长期以来,大多数养老机构得不到银行的信贷支持,银行系统也缺乏专门的信贷产品。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以后,我市将养老机构建设作为落实民生幸福工程的重要内容,今年上半年,南通监管分局在实地调查30多家养老机构的基础上,主动对接民政、财政部门,联合出台相关文件,联手向养老业“输血”。
到2020年授信规模不低于30亿元
我市出台的指导文件明确,至2020年,全市银行业对养老服务业的授信规模不低于30亿元,并对符合条件的民营养老机构(公建民营的经营主体)将实行贷款贴息补助政策;重点支持养老机构建设、居家养老服务信息化网络建设和老年产品用品企业、特色制造基地和产业集群生产与经营,特别是重点扶持医养结合型的养老机构。
在扶持手段上,我市鼓励探索向合法且产权明晰的民办养老机构发放资产(设施)抵押和应收款质押贷款,创新信贷方式,拓宽民办养老机构直接融资渠道。财政、民政、银监等部门还将适时出台民营养老机构贷款贴息管理办法,建立金融支持养老服务业发展的专项统计制度。
不过,加强风险防控也是银监部门的职责。根据养老服务业不同对象的授信特点,南通银监分局将制定专门的风险管理办法和业务操作规程,要求养老机构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和合同要求使用资金,不得挪作他用,严禁以养老服务业贷款的名义,进行商业性房地产开发。
11家银行已开始积极探索
近年来,我市银行业在支持养老机构建设方面逐步展开积极探索。截至今年6月末,已有11家银行及分支机构向16家民营养老机构累放贷款95笔,共计7000多万元。
记者在采访中获悉,邮储银行南通分行在全国邮储银行系统率先出台养老机构贷款绿色通道试行办法。这家银行主动与民政部门沟通联系,建立养老机构名录制度,了解资金需求及发展情况,开展财务辅导和信用培植,设计针对性、差异化的融资方案,对养老机构贷款实行“优先受理、优先调查、优先授信、优先发放”,目前已累放养老机构贷款320万元。
因其性质的特殊,绝大多数养老机构本身难以达到授信准入的基础条件,特别是新办的养老机构,在完成设施建设并获批设立前,更不可能成为承贷主体。我市银行创新服务,根据实际情况以投资企业或个人作为承贷主体提供信贷支持。 14家已建、在建养老机构中,有13家的承贷主体是养老机构的投资企业或投资人。
针对农村养老机构规模小、收益低、回本期限长的普遍特点,授信银行纷纷主动承担社会责任,降低贷款利率,延长贷款期限。如启东农商行向万荣老年服务中心发放的130万元贷款,贷款利率少上浮15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