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域城镇化总体空间格局规划图。
《山东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日前发布,明确了山东省未来城镇化的发展路径、目标和战略任务,“威海”字眼在《规划》中频频出现。
在山东城镇新版图下,威海被赋予什么角色?走新型城镇化道路,威海应当如何凸显自身特色?又将如何实现发展突破?围绕相关问题,记者12月3日专访了威海市城乡建设委城市化办公室研究员宋敏。
角色:为城乡一体化发展提供示范构建
“一群(山东半岛城市群)、一带(鲁南城镇发展带)、双核(济南、青岛两大中心城市)六区(六个城镇密集区)”的省域新型城镇化总体格局,《规划》为我们描绘了未来一个时期的山东城镇新版图。
威海处于总格局中的“一群”和“六区”中。“一群”即山东半岛城市群,“六区”之一即烟威城镇密集区,以烟台、威海中心城为核心,协同龙口、蓬莱、招远、栖霞、莱州、莱阳、海阳、荣成、乳山等县(市),构建烟威城镇密集区,建设沿海城镇密集带、海洋产业基地、 滨海休闲度假区、新型城镇化示范区。到2020年,威海城区人口达到100万至300万,荣成、乳山城区人口要达到20万到50万。
烟威城镇密集区的实现需要通过以下途径:完善高速公路网络和快速轨道交通网络体系,加快建设青烟威荣城际铁路、文莱高速公路,加强骨干道路网对接,推进一体化公交服务;充分发挥港口优势,加强烟台和威海港群分工与协作;促进海洋高新技术、高端装备制造和现代服务业发展,建设重要的海洋产业基地;强化胶东半岛丘陵地区的生态涵养功能,保护独特山水景观。
据宋敏介绍,自威海市第十四次党代会召开以来,全域城市化、市域一体化已成为威海发展的宏伟蓝图。此次规划对 威海的城镇化建设亦有明确要求,即“推进全域城镇化,实现产业高端化、交通网络化、人居环境品质化,为城乡一体化发展提供示范。”这就意味着威海要在全省 继续扮演区域性中心城市、率先发展的角色,成为全省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样板和示范。
交通:纳入全省“三横四纵”综合运输通道
《规划》提出,到2020年,加快构筑“三横(济青、德龙烟威、菏兖日)四纵(青烟威日、滨临、京沪、京九)”综合运输通道。
记者仔细查看《规划》后发现,在省域综合交通枢纽体系布局中,威海作为“地区性交通枢纽”榜上有名,涉及威海 的威海机场和威海港,高速公路“四横”之一威海至德州、“八连”之一荣成至潍坊,快速铁路德龙烟威铁路,城际铁路青烟威荣城际铁路等都在《规划》中省域交 通设施构成部分出现。鉴于此,威海未来的目标是着力降低面向国际、国内市场的运输成本,打造国际和沿海航运物流体系。
宋敏介绍说,综合运输通道的建设需要构建海陆空联动的国际物流运输体系,提升山东省对外门户地位,济南、青岛、烟台机场为干线机场,威海机场等13个机场为支线机场,共同构建开放的航空运输体系;联合威海、烟台、日照等港口建设环渤海南部、黄海的物资进出口和 国际贸易基地;推进威海综合保税区建设。积极拓展面向内陆的交通通道,以德龙烟威铁路、滨德和荣乌高速为支撑,构建联系京津冀南部和鲁北地区的鲁北交通走廊。加快推进沿海运输通道建设,建设青烟威荣城际铁路等,促进沿海地区对接长三角城市群。
“我认为青烟威荣城际铁路是目前对威海影响最大的工程。”宋敏说。从近期来看,青荣城铁正式通车后,对完善山东境内铁路网布局,实现半岛城市1小时都市圈,有力发挥半岛城市的同城效应将起到重要作用。
出路:突出市域一体化发展
与传统城镇化相比,新型城镇化更加注重“四化”同步、城乡统筹、绿色低碳、集约发展和综合配套改革等。
本次《规划》尤其提出“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威海未来的发展必须按照这些要求,同时又应结合自身实际。
在宋敏看来,威海的实际是:县域经济发达、城乡差距较小、资源禀赋优越、生态环境良好、文化底蕴深厚等,这也就决定了威海今后要走“以市域一体化为导向的功能区带动型全域城市化发展”道路。要把文化传承贯穿于新型城镇化全过程,弘扬地域历史文化,打造精致人居环境。
《规划》围绕完善城镇化发展体制机制提出了人口、土地、资金等多项改革。提出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方面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统筹推进人口管理、土地管理、财税金融、城镇住房、行政管理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创新管理体制,完善工作机制,形成有利于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制度环境。“对于威海来说,应该创新践行城镇化发展体制机制,具体要深化人口管理制度改革,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推进土地管理制度改革,逐步提高土地资源保障能力;完善多元化投融资机制,着力保障基础设施建设可持续;创新社区治理体制机制,推动实现社区治理能力现代化。”宋敏说。
宋敏同时表示,下一步,威海市应认真贯彻落实山东省新型城镇化发展规划,紧紧抓住入选国家新型城镇化试点这一历史契机,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进行突破、创新和大胆试验,精心打造美丽中国示范区,为全国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和模式,走出一条具有威海特色的全域城市化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