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汇成(北京)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官网

城市空间发展战略规划内容构成

导读:城市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方面要素的综合体。城市和区域的多项物质性、非物质性构成要素不仅对城市空间产生重要影响,其本身及相互之间的错综关系对城市空间发展也有着深刻影响,包括经济、社会、文化、环境等要素都是城市空间发展战略规划研究的对象。

    城市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方面要素的综合体。城市和区域的多项物质性、非物质性构成要素不仅对城市空间产生重要影响,其本身及相互之间的错综关系对城市空间发展也有着深刻影响,包括经济、社会、文化、环境等要素都是城市空间发展战略规划研究的对象。因此城市空间发展战略规划研究就是利用城市规划学、城市经济学、区域经济学、环境生态学等多学科的基本原理,从城市自身的基础条件出发,通过对城市的资源条件、产业基础条件、交通区位条件、能源条件、区域经济条件等方面的分析和比较,结合城市历史发展的经验及城市产业发展的经验,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一系列的目标,并结合目标提出城市发展战略目标和措施建议。由于城市空间发展:战略规划不是我国城市规划法定体系的部分,规划的内容和要求也没有具体的规定,战略规划研究过程中更为注重思维的灵活性,主要包括内容组织、工作方式、成果表达等。城市发展战略规划的编制内容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空间结构方面的内容

    城市空间是城市的物质载体,空间规划是战略规划的核心。尤其在所有城市普通面临空间拓展的大背景下,空间发展研究在城市发展战略规划研究中更占有重要的地位。空间结构规划是城市发展战略规划最直观的也是首要的方面。空间结构即是对城市的土地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有效配置,它一般包括城市在区域中的地位和作用、城市结构布局、交通网络等方面的内容。对区域、经济和城市结构自身发展变化的分析构成了结构规划的重要背景和依据,战略规划所应扮演的角色是将社会经济发展的潜在可能和需要解释为空间的语言。而事实上也正是因为受行政区划的限制、总体规划所允许的规模限制等,使规划难以在更广阔的空间范围、以更长远的目标发挥导向作用和指导作用。并且在传统体制下,城市与区域之间以垂直联系为主,同级别的城市更缺少联系。面对世界经济快速发展的现实的情况,各个层次促成的区域性合作和竞争体系,使得城市需要在区域中寻找竞争和合作的对象,在新的区域关系中找到自身的定位和作用,在众多变化的因素中寻找和再发展自我。

(1)构筑完善的城市空间结构布局

    通过研究城市整体的空间结构和城市空间形态的历史变化和现实发展,构造城市未来发展的空间。通过城市及区域社会经济研究,对城市产业布局、用地规模、发展方向、环境容量、经济总量等要素进行确定,进而确定城市发展规模的结论,再结合对城市基本地理条件、环境条件、历史演化、生态状况的分析,进一步落实到空间结构层面。

(2)建设便捷的交通网络条件

    对交通等大型基础设施的建设进行规划,构筑空间结构的支撑骨架。城市内部交通网络的构成应当体现整个区域性交通网络的组织。交通网络的分析包括了交通网络的种类和形成,城市节点之间和地区之间连接的方式,不同交通模式之间的转换、开发与交通的关系等,提供一个多选择、容量大、安全便捷及环保的城市交通运输规划大纲。

2、经济产业方面的内容

    经济增长和城市发展具有紧密的关系,城市为经济增长准备了先决条件“密度、人类、资源、知识、信息交流、消费需求、社会组织、基础设施、文化刺激、体制、合作伙伴和政治见识等”。城市发展的内在动力是工业化、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经济发展,城市更应该是社会经济的载体,为社会经济服务。城市发展战略规划的目的也是为了能更合理的让城市服务于社会和经济。经济发展战略包括城市产业的选择、产业结构调整、发挥竞争优势、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等,通过经济发展分析为城市空间结构规划提供必要的框架。城市竞争力源于产业的创新能力,产业不仅包括制造业,而且包括旅游产业、房地产业、环保产业、高效农业、信息产业、文化教育产业等。通过产业发展战略分析,遵循城市经济结构的演变规律,加快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构建不断创新的、更加灵活的、能迅速适应市场变化的经济框架,进一步优化城市的产业结构,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城市的吸纳就业的能力,促进城市经济的增长方式从外延向内涵转化。加快实现产业结构的高级化,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促进产业不断升级。还要发展特色经济,培植经济个性。城市发展战略规划实践开始以来,经济发展规划一直是战略规划的研究重点。目前在战略规划的实践中关于经济发展规划的研究部分主要是描述性的,并大量运用对GDP的分析,以它作为衡量城市经济是否成功的单一指标。产业发展战略研究包括:对经济发展现状水平、发展模式、产业结构、产业从业人员等的分析,对城市经济和产业发展未来进行大胆预测,在此分析基础上加以比较研究,明确城市主导产业、优势产业及潜在发展的产业的定位与选择,提出练合发展目标、产业链的发展等。

3、人文社会方面的内容

    传统的城市规划工作,一般把主要精力放在城市物质环境设施的布局和建设上,但较少考虑这种布局和建设究竟要达到什么样的社会目的,因而往往对人文社会现状缺乏必要的分析研究,也没有明确的发展战略,致使规划方案不具备足够的说服力。城市人文社会的研究包括对居民的生活行为和行为组织系统的分析。城市居民和群体组织是现代城市规划的主体,城市社会结构代表了现代社会整体风气的走向,进行这方面的社会分析有利于我们从总体上认识当前城市生活的特质和主流,把握城市未来的发展趋势。在高度全球化的当今世界,伴随着资本与技术的迅速蔓延,文化的扩张与交融也成为全球化的必然趋势之一。城市越发展越需要文化与精神的支撑,如何从历史的角度把握城市的成败得失,如何更好的尊重、保护和延续一个城市的历史文化精髓,如何发展文化产业、充分利用其具有竞争力的城市文化资源来提升城市的吸引力,城市移民与多源文化的研究,增加城市移民的认同感,以及如何创造高质量的人居环境等等都是战略规划需要研究重点。

4、生态环境方面的内容

    城市的健康发展要立足于与区域自然生态环境相适应,在维持区域自然生态系统支撑能力的基础上,贯彻保护环境节约利用土地的国策,建构合理、稳定、均衡的城市生态结构,满足经济高速发展条件下城市快速发展对生态环境维护优化的需求。生态环境方面的发展战略不仅是对现在自然生态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更着眼于长远的城市自然生态空间系统的创造和培育。生态环境并不只是城市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良好的生态条件及与之紧密相关的城市自然景观也是城市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城市发展战略中,必须重视城市建设与生态建设相结合,奠定“生态城市”的空间基础,努力建设一个经济、社会、自然协调发展,资源高效利用,清洁、优美、舒适,最适于人生活和工作的人居环境。要引导城市发展的价值取向由单纯经济利益转向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理智地保持生态要素结构和功能的合理有序性。强化生态规划和生态设计,构建以人的行为为主导、以自然环境系统为依托、以资源和能源流动为命脉、以社会体制为经络的“社会一经济一自然”的城市复合生态系统。确立绿色GDP概念,大力发展生态工业和生态农业,重视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相统一的“生命型企业”建设,构建好经济发展的微观基础,促使城市生态与经济发展“双载体,经济则是动力和手段。因此可持续发展实际上就是在环境的框架内及保护环境的基础上,通过经济发展,实现社会的和谐和有序发展。

[ 返回顶部 ] [ 关闭窗口 ]       来源:中经汇成(北京)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中国产业规划网

产业规划

园区规划

空间规划

招商策划



项目评估

商业地产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