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汇成(北京)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官网

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摘要:产业规模问题。北京市有一些工业,比如钢铁工业、汽车工业,从产业特点来讲是可以带动周边地区发展的。可是北京是一个不适于发展工业的城市,建国初的工业建设并不是遵循市场规律,而是遵循领导意志,同时也为了方便领导参观、视察、学习之用,这就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北京市工业规模的发展。随着经济、社会、政治的发展,北京市已经非常不适于大规模工业的发展。而根据增长极理论,只有当增长极经济规模达到一定程度,才能形成扩散效应大于集聚效应,带动周边地区发展。显然,因为不适宜大规模工业发展,北京无法通过纯市场条件带动河北工业发展。

一、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京津对河北的带动能力有限

产业规模问题。北京市有一些工业,比如钢铁工业、汽车工业,从产业特点来讲是可以带动周边地区发展的。可是北京是一个不适于发展工业的城市,建国初的工业建设并不是遵循市场规律,而是遵循领导意志,同时也为了方便领导参观、视察、学习之用,这就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北京市工业规模的发展。随着经济、社会、政治的发展,北京市已经非常不适于大规模工业的发展。而根据增长极理论,只有当增长极经济规模达到一定程度,才能形成扩散效应大于集聚效应,带动周边地区发展。显然,因为不适宜大规模工业发展,北京无法通过纯市场条件带动河北工业发展。

产业类型的限制。北京与天津的产业技术和知识水平较高,采购对象、销售对象、服务对象一般面向全国乃至世界,与之相联系的一般也是技术水平较高的地区。这种高技术产业的特点本身就是上下游产业链全球分布,不会太受距离影响,所以,不会像中低技术产业特别要采购周边地区产品降低费用,故而限制了对周边产业的带动能力。不仅如此,近些年北京市大力发展总部经济。这一类型的特点之一是经济容纳人口数量有限,规模也有限,而且与这些人员相联系的人分布在世界各地,与河北等地发生的关联极小。特点二是对总部经济对河北等经济较弱地区的依赖主要是农业、生活服务业,而对工业产业带动较小。综合来讲,总部经济等高端服务业的发展不利于北京市对河北经济的带动。

2.河北同京津之间的差距过大

首先是技术差距。前面已经提到,京津产业以高科技、高知识含量为特点,而河北省技术水平较低,不管是研究机构、高校技术还是企业使用的技术,都与京津技术差距过大,难以实现京津技术的转移和衔接。

其次是经济差距。河北省与京津之间的经济梯度差太大。如前面所述,京津由于发展高技术、高知识含量产业,与河北省联系较少。即便是有些产业转移到河北,短时间内,职工除了早上到企业转移地工作,下班坐车返回北京的居住地外,几乎与当地没有任何其他联系,无法带动当地产业发展,也无法形成知识、技术、思想等的外溢。也没有相应的能承接这些技术、知识、管理外溢的基础。

第三,环境差距。基础设施、生态环境、消费环境、政府创新意识等的限制,造成吸引人才难、招商难、企业发展困难,从而京津产业在市场选择下难以向河北转移扩散。最基础的基础设施条件就不满足大规模工业经济的发展。以河北井陉矿区为例,作为一个在解放前就已经赫赫有名的煤矿地区,至今交通条件不便,冬天交通堵塞严重的时候,堵车时间能达到几天。这样的地区,也只有行政命令下才有可能有大规模的企业入迁。而即便是这样,基础设施条件仍然是经济发展过程中一个无法跨越的门槛。

二、解决办法

战略上,河北省不要存在过强的依赖京津资源或政策的心态,应放开视野,放眼全国甚至全世界,加强适宜自身发展的高层设计。发展思路上,也不要局限于京津资源,放眼全球,寻找适合发展的产业,适宜引入的企业,适宜引进的人才等。

而京津对河北省的经济发展支援一方面通过产业转移展开,但不应该只限于产业转移这一项造血功能,还应该从教育、文化、政治体制、基础设施等开展。可通过以下措施,增强河北省自身的吸引力,释放其发展潜力。第一,搬迁一批或者建立一批著名高校的分校进入河北,这样一来缓解北京地区人口压力,另一方面能直接为河北省提供大量的人才。这样依托高校和高技术人才发展的企业才可能考虑落户河北。第二,援建基础设施。建立省内、联系省外的便利的交通道路体系。可以通过联合投资共同获益的形式,也可以通过“建设——移交”或者“建设——获益——移交”等形式。第三,干部之间多交流,政策互通有无,改变河北省“东部的位置、中部的经济、西部的思想”,促进河北省解放干群思想、完善体制机制、改善政府服务、提高创新意识,勇于开拓进取、创新发展。

[ 返回顶部 ] [ 关闭窗口 ]       来源:中经汇成(北京)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中国产业规划网

产业规划

园区规划

空间规划

招商策划



项目评估

商业地产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