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建议》指出,转型升级是河北省经济发展的主攻方向,是河北发展的出路所在。按照《建议》要求,未来五年,河北全省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左右,到2020年突破4万亿元。其中,河北省将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贯穿于整个“十三五”期间,并详细公布了河北省十一个地市的城市功能定位,要求各地依据比较优势来承接不同产业,避免恶性竞争和同质化竞争。
“十三五”将是京津冀协调发展的关键时期,在《建议》里,河北省将石家庄定位为京津冀城市群“第三极”。业内人士认为,河北省有意识将省会石家庄打造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特大城市,从而带动河北省的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城镇化建设。
转型升级重中之重
在多达两万四千多字的《建议》里,记者看到最多的名词就是“转型”二字,作为河北省“十三五”时期经济建设的主攻方向,推进传统产业集群转型提升工程被寄予厚望。
众所周知,河北省是传统产业大省,钢铁、煤炭、水泥等行业一直占据经济主导地位,高污染、高耗能等问题比较突出。面对经济新常态,传统产业普遍存在技术装备落后、产业技术含量低、产品市场竞争力弱、单位生产能耗高等系列问题,实现河北省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做好传统产业改造升级至关重要。
如何做好传统产业改造升级这篇大文章《建议》提出“四个一批”的路径,即强化倒逼机制淘汰一批,加大技改力度提升一批,推动企业重组整合一批,向沿海、园区和海外转移一批。其中,“强化倒逼机制淘汰一批”着眼于压减过剩产能,为未来五年河北省化解钢铁、水泥、玻璃产能制定约束性指标。
“河北省的产业结构一直偏重,高污染高耗能的劣势一直存在,这既不符合我国产业发展的政策要求,也不适应目前环境所承受的压力,因此,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是河北省经济健康发展的必经之路。”河北大学经济学院教授董正信认为。
在做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同时,《建议》还提出,要推动装备制造业成为全省第一主导产业,打造“河北制造”升级版。记者注意到,2015年,河北省经历了产业结构调整的一个标志性事件:上半年,河北装备制造业对全省工业生产增长的贡献率为38.2%,超过钢铁产业7个百分点,成为河北省第一大产业。
根据《建议》要求,“十三五”时期,河北省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左右,到2020年突破4万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8%以上,到2020年力争达到4000亿元,基础设施支撑能力显著增强。
城市定位明晰
记者注意到,《意见》另一个值得关注的焦点,就是京津冀协调发展战略将贯穿整个河北省“十三五”时期,河北省省长张庆伟强调,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是河北的“政治责任”,是“最宝贵的历史机遇”,同时也是“十三五”期间必须抓好的“战略任务”。
对于河北在京津冀发展中的空间布局,《建议》在明确河北五大功能区的基础上,首次正式公布了河北省11个地级市以及定州、辛集等节点城市的功能定位。
按照规划,石家庄将建成功能齐备的省会城市和京津冀城市群“第三极”;唐山建成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的窗口城市、环渤海地区的新型工业化基地、首都经济圈的重要支点和京津唐区域中心城市;保定建成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和京津保区域中心城市;邯郸建成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和京津冀联动中原的区域中心城市;张家口建成国家可再生能源示范区、国际休闲运动旅游区和奥运新城;承德建成国家绿色发展先行区、国家绿色数据中心和国际旅游城市;廊坊建成科技研发及成果转化基地、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聚集区;秦皇岛建成国际滨海休闲度假之都、国际健康城和科技创新之城;沧州建成环渤海地区重要沿海开放城市和京津冀城市群重要产业支撑基地;邢台建成国家新能源产业基地、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和冀中南物流枢纽城市;衡水建成冀中南综合物流枢纽、安全食品和优质农产品生产加工配送基地、生态宜居的滨湖园林城市。定州、辛集打造京津冀城市群特色功能节点城市。
“明确城市功能定位,实际就是理清了河北各地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分工问题。”董正信告诉记者,“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深入推动的同时,各地需要根据自身的比较优势来承接不同产业,可以有效避免恶性竞争和同质化竞争。”
关于省会石家庄的功能定位,尤其值得关注。在今年8月23日,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细节公布,石家庄被纳入到京津冀“一核、双城、三轴、四区、多节点”的空间布局骨架中,确定为“区域性中心城市”。10月18日举办的2015石洽会上,官方多次表示,冀中南地区被列为国家重点开发区域,石家庄市将打造成为京津冀第三极。此次“十三五”规划建议中,石家庄的定位更加明确,即石家庄要提升省会功能,努力建成功能齐备的省会城市和京津冀城市群“第三极”。
“河北没有一个具有一定规模和实力的明星城市,这不符合京津冀城市群的确立和发展要求,此次明确了石家庄的功能定位,是在有意识将石家庄打造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特大城市,从而带动河北省的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城镇化建设。”董正信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