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概念
智慧城市是指将信息技术与先进的城市经营服务理念进行有效融合,通过对城市进行数字网络化管理,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公共管理服务。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城市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但同时“城市病”越发显现,城市管理者们热切希望在保持城市高速发展的同时有效缓解“城市病”,并做了种种有益的尝试,构建“智慧城市”便是其中的主流思想。
二、智慧城市建设进展
1.国际智慧城市进展
迪比克——第一个智慧城市:2009年9月,美国中西部爱荷华州的迪比克市与IBM共同宣布,将建设美国第一个“智慧城市”,一个由高科技充分武装的60000人社区。通过采用一系列IBM新技术“武装”的迪比克市将完全数字化,并将城市的所有资源都连接起来(水、电、油、气、交通、公共服务等),因此可以侦测、分析和整合各种数据,并智能化地作出响应,服务于市民的需求。其实施核心是水、电、气三表的实时监测。
瑞典:瑞典的智慧城市建设在交通系统上得到了最大的体现。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交通拥挤非常严重,于是,瑞典当局在2006年初宣布征收“道路堵塞税”。在IBM公司的助力下,斯德哥尔摩在通往市中心的道路上设置了18个路边控制站,通过使用RFID技术以及利用激光、照相机和先进的自由车流路边系统,自动识别进入市中心的车辆,自动向在周一至周五(节假日除外)6:30到18:30之间进出市中心的注册车辆收税。通过收取“道路堵塞税”减少了车流,交通拥堵降低了25%,交通排队所需的时间下降50%,道路交通废气排放量减少了8%~14%,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量下降了40%。
日本:日本2009年7月推出“i-japan(智慧日本)战略2015”,旨在将数字信息技术融入生产生活的每个角落,目前将目标聚焦在电子化政府治理、医疗健康信息服务、教育与人才培育等三大公共事业。
韩国:2009年,韩国仁川市宣布与美国思科公司合作,以网络为基础,全方位改善城市管理效率,努力打造一个绿化的、资讯化的、无缝连接便捷的生态型和智慧型城市。
新加坡:新加坡早在2006年就启动“智慧国家2015”计划,力图通过包括物联网在内的信息技术,将新加坡建设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一流的国际化城市。在电子政府、智慧城市及互联互通方面,新加坡的成绩引人注目。
上述智慧城市建设为开展相关工作提供了借鉴价值,迪比克从城市的水电气等基础设施角度建立了一个样板;瑞典和新加坡在城市交通智慧管理领域取得了较好成效;韩国在无线城市及其配套服务领域的工作很具有借鉴意义;日本在电子政务、医疗信息化和教育三大公共事业上取得了明显效益。
2.国内智慧城市发展情况
在全球智慧风潮和国家政策的鼓励下,北京、上海、广东、南京等省市已把智慧城市列入重点研究课题,纷纷加入“智慧城市”、“感知中国”建设的赛跑,希望借助物联网布局在未来的经济竞争中脱颖而出,有的甚至已经着手编制智慧城市专项规划。
智慧城市示范工程
上海借助世博会之机,将全球“智慧城市”最新信息科技率先应用于世博园的安防、管理、服务、交通等各个环节,使世博园成为智慧城市“样板”;2009年12月,北京携手中国科学院等单位,正式签订“感知北京”合作协议,启动“感知北京”的示范工程建设;无锡携手中国科学院,于2009年11月底正式获得国务院批准建设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感知中国”中心;杭州的“智慧城市”建设实践步伐更为快速,2008年启用并全面应用了RFID技术的杭州图书馆新馆,用“智能管理”应对了猛增的人流,2009年IBM签约杭州黄龙饭店,联手打造全球首家智慧酒店。
智慧城市建设规划
“生态沈阳”。沈阳市人民政府与IBM公司及东北大学联合宣布成立的沈阳生态城市联合研究院,其研究内容包括生态城市和谐规划、城乡水污染监管及饮水安全等重大课题,旨在为解决中国传统工业城市的转型难题开创一个新的思路和模式。
“数字广东”。广东省希望通过打造“数字广东”,发展现代信息服务业,加强对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支撑,实现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让经济变得更有效率”。为此,广东省信息产业厅与IBM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备忘录,将在智慧医疗、人才培养、电子商务、物流、水资源管理等方面进行探索。
“智慧南京”。南京市提出了“智慧南京”构想,希望从交通、医疗和电力三方面入手,建设服务型政府。
“智慧东营”。东营市政府与IBM共同签署了“黄河三角洲云计算中心战略合作协议”,在该项合作中IBM将为东营市提供全球领先的云计算产品,通过帮助其建立黄河三角洲云计算中心,催生出一座兼顾数字化和生态性的石油新城。
中国台湾智慧城市发展情况。台湾地区在2008年将“智慧台湾”作为发展政策主轴的重点,专门制定《i-236智慧生活科技运用计划》,以智慧小镇(i-SmartTown)和智慧经
贸园区(i-Park)为两个推动主轴,在安全防灾、医疗照护、节能永续、智慧便捷、舒适便利、农业休闲等六大领域开展智慧生活科技创新应用的服务示范。
3.智慧城市建设的风险分析
城市对知识密集、信息密集、创新密集的高新技术产业和高附加值智慧产业吸引力迅速增强,正在演变为信息与知识生产、使用和集散的中心。这一构想和战略如此受关注,有其深层次原因和历史必然。
(1)符合城市化发展的趋势:2009年物联网概念的提出,使人类社会与物理系统的整合成为城市发展的新目标,“智慧地球”理念也因此而生。
(2)作为智慧地球的具体落脚点,智慧城市符合美国的国家利益:进入信息时代,国与国竞争的重要资源,就是通过信息化手段,获得与其政治、经济、军事战略地位匹配的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可以利用“智慧地球”战略,刺激美国经济的全面复苏,并借此进一步强化美国的技术优势及对全球经济和政治的掌控。如接受“智慧地球”意味着接受其技术、产品、其管理和运行模式。可增加就业机会和进一步促进美国IT产业发展。可感知、可互联互通和更加智能化就意味着一切更加透明,一切更容易被控制。智慧地球所涉及的六大领域均是资源丰富、资金充足、关系国计民生的重点行业。如一个国家或城市将感应器嵌入和装备到电网、铁路、建筑、大坝、油气管道等各种物体中,形成物物互联,然后通过超级计算机和云计算将其整合。一旦能顺利介入这些云计算中心,将会获取以上各领域的所有信息,造成重大泄密。进而这些国家或城市将会被讹诈和控制。因而,符合美国国家利益,甚至与国家战略是挂钩的。
(3)符合IBM竞争战略:1911年建立的IBM是全球最大的信息技术和业务解决方案公司。从精心策划、充分准备、周密部署后推出“智慧地球”及后来“智慧城市”的内涵看,没有竞争对手可以在传感网、云计算、超级计算、软件服务、数据整合与挖掘等领域胜过它。因而,智慧地球确实符合其竞争战略,使它站在了智慧地球建设的制高点。
(4)把握住了后危机时代经济转型发展的时机:在主要社会经济领域提出转型发展战略,加大IT投入,提升行业竞争力,已成为各国共识。
4.智慧城市发展建议
与数字城市、信息城市相比,智慧城市具有感知、自动反应、主动服务、辅助决策等特征。与物联网技术相似,智慧城市建设也看似处处可用,但“刚性”需求确很少。因而,开展智慧城市建设,必须选好着力点,这直接决定项目的成败。依据现有智慧城市领域主要产品及智慧城市发展现状和趋势,对从事智慧城市建设的企业有如下一点建议:
首先需要明确企业开展智慧城市建设的基本理念,即明确参与智慧城市建设的侧重点和力度。如:城市体征的智慧管理,即包含了信息采集和后台数据分析与处理等全部产业环节;城市体征的智慧采集,即侧重于信息采集部分,包含各种传感器及前端的信息处理;城市体征的基础设施标识专家,即仅侧重于基于RFID技术的信息标识产品及前端信息处理技术等等。
重点关注城市基础设施的智慧化改造,这将是近几年智慧城市和物联网建设的重点投资方向:一是城市道路(交通)以及给排水管网、停车场网络、燃气管网、路灯等市政设施的智慧化改造。例如,道路能够根据干燥度自动启动洒水装置;燃气管道能够探测压力等参数,出现异常时自动关闭并通知维修,以防爆裂。二是网络等城市信息基础设施智慧化建设。例如,建设无线城市,推进三网融合,建设云计算中心,使城市信息基础设施满足人们“即需即供”的需求,像使用水、电一样方便。实际上,城市信息基础设施应该作为城市基础设施的一部分纳入城市规划建设范畴。
创新应用:
(1)在现有RFID产品的基础上,论证引入信息互动性能(即交互性能)的价值,是否能在智慧景区、智慧社区建设中形成较明显的性能优势?
(2)从发展的角度看,目前需要论证RFID传感器产品的实际需求、应用领域、技术成本,以及将RFID与传感器有效集成,在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是否能获得更大的竞争优势等问题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来源:《中国信息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