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汇成(北京)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官网

田野欢歌话丰年——扫描2015“三农”成绩单

导读:即将翻过的2015年,在我国“三农”发展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农业农村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全年粮食生产迎来“十二连丰”,部分领域不断取得新突破,为即将到来的“十三五”打下坚实基础。

  粮食生产迎来“十二连丰”

  眼看着运输车里卸下的自家水稻进入过筛机,再通过传送带缓缓送到粮库新建的仓库里,黑龙江省泰来县胜利乡查干村农民魏海龙的脸上露出了久违的喜悦:“水稻大丰收,国家又保护价收购,这一年终于没白忙活啊!”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5年全国粮食总产量达62143.5万吨(12428.7亿斤),比2014年增加1440.8万吨(288.2亿斤),增长2.4%。这是自2004年以来,全国粮食连续第十二年获得丰收。

  “今年粮食再获丰收,一是由于播种面积增加,二是单产有所增加。”农业部种植业司司长曾衍德介绍,今年全国粮食播种面积达170010.7万亩,比上年增加900多万亩,增长0.5%。全国粮食作物平均每亩单产达365.5公斤,比去年增产6.5公斤,提高1.8%。

  粮食再获丰收,离不开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的“鼎力支持”。今年,中央财政继续加大强农惠农支持力度,及时下拨2015年粮食直补、良种补贴等各种补贴资金,稳定了农民的种粮收入预期。同时,农业种植结构继续优化调整,冬小麦、玉米等粮食种植面积有所扩大。因播种面积扩大而增产粮食约67亿斤,对粮食增产的贡献率达23.1%。

  农业机械化实现新突破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但在我国不少田间地头,金秋时节很少见到挥镰收割的农民,取而代之的是大型农业机械。农民们从繁重的体力劳作中解放出来,成为“甩手掌柜”。

  “以前人工收一公顷地,12个人连扒带送得干一天,人工费2200元。现在农机1个小时就完活,送到家门口才1000元。老百姓啥也不用干,坐等收粮。”经营着一个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吉林榆树农民蒋恩凯说。

  今年以来,农业部广泛推行“一条龙”复式作业方式,作业效率和作业质量明显提高,水稻种植机械化率超过40%,“三夏”小麦机收率超过92%,“三秋”玉米机收率达到63%,同比提高5个百分点。全年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超过62%,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供了有力的装备支撑。

  休闲农业驶入快车道

  冬天虽至,秦巴山区的巫溪县文峰镇依旧美不胜收。53岁的三宝村村民阮庆龙趁着天气暖和,正忙着在院子里晒被子。他的房前屋后,几百亩桂花树迎风招展。每到周末,就有大量的游客前来度假,那时他家的50间房就成了农家乐,每年靠此就有30多万元的收入。

  广大农村不仅是农民群众生产生活的家园,也是全体人民望山见水忆乡愁的好去处。近年来,我国休闲农业进入发展快车道,不仅促进农民增收,也为农业农村经济迈向“中高端”提供了支撑和动能。

  随着农业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1部门出台了用地、财税等扶持政策,促进农区变景区、田园变公园、农房变客房、劳动变运动、产品变商品,休闲农业取得长足发展。来自农业部的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休闲农业主体180万家,预计收入3500亿元,增长10%以上。休闲农业吸引游客11亿人次,3300万农民因此受益,有力地促进了农民脱贫致富。

  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打响攻坚战

  我国粮食连年增产背后,离不开化肥、农药等要素投入的重要作用。与此同时,农业面源污染也成为环境污染的主要源头之一,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势在必行。

  今年以来,农业部围绕“一控两减三基本”目标,深入推进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初步构建了由273个农田氮磷流失、210个农田地膜残留、25个畜禽养殖废弃物排放定位监测点和2万个农田调查点组成的全国农业面源污染监测网络,不断推进农业面源污染监测常态化、制度化运行。

  监测,是为了更好地防治。2015年初,我国启动实施了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全面普及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面积达到14亿亩;深入实施绿色防控,设立国家级绿色防控示范区150个,陆续淘汰高毒农药33种;开展农作物病虫专业化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推进试点建设,建立示范基地218个。

  一系列“组合拳”的深入实施,使我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取得新突破,向着绿色农业目标不断迈进。

[ 返回顶部 ] [ 关闭窗口 ]       来源:中经汇成(北京)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中国产业规划网

产业规划

园区规划

空间规划

招商策划



项目评估

商业地产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