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城市功能演化及其过程
如前所述,哈尔滨城市发展历史不长,自1898年建城到中国计划经济年代,其城市主要功能经历了由铁路交通枢纽向商贸中心、再向重工业基地的转变。改革开放以来,哈尔滨城市功能在片面强调“地区中心城市”、产业“退二进三”的背景,大型重工业企业国家投入不足,重工业基地的功能被逐步削弱。在1984年版的城市总体规划中,哈尔滨市的城市性质被确定为:“黑龙江省省会,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我国东北部经济、政治、贸易、科技、文化事业的中心城市和重要国际经贸城市”。1996年版的城市总体规划,城市性质仍然被确定为:“黑龙江省省会、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我国东北北部经济、政治、贸易、科技、文化事业的中心城市和重要经贸城市。”
经过最近20年的发展,哈尔滨作为“省会城市”的地位没有改变,但是,事实上“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风貌已经面临严峻的挑战,当然“我国东北北部经济、政治、贸易、科技、文化事业的中心城市和重要经贸城市”的桂冠已经被大连所取代。
二、城市职能分析
哈尔滨历史上是一个经济中心城市。改革开放以来,沿海地区上海、广州、深圳、苏州、大连、青岛、宁波、杭州、福州和厦门的经济中心城市地位得到加强,而象哈尔滨这一类内地老经济中心城市的地位急剧下降,这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1、区域性经济中心
我们选择东部地区上海、北京、广州、深圳、天津、杭州、宁波、青岛、沈阳、大连、南京、哈尔滨、济南、长春、合肥等15个城市进行比较研究,从主要经济指标看,国内生产总值哈尔滨排第12/15位,地方预算内财政收入哈尔滨排第12/15位,固定资产投资哈尔滨排第12/15位,工业总产值哈尔滨排第14/15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哈尔滨排第8/15位,出口总额哈尔滨排第14/15位,实际利用外资哈尔滨排第14/15位,金融机构存款余额哈尔滨排第11/15位。这也就是说,现状哈尔滨的经济中心地位,除了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位居中游外,其余均已处在下游的位置。
从东北地区看,国内生产总值哈尔滨低于沈阳、大连,高于长春;地方预算内财政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金融机构存款余额哈尔滨低于大连、沈阳,高于长春;固定资产投资哈尔滨接近沈阳、大连,高于长春;工业总产值、出口总额、实际利用外资哈尔滨均低于大连、沈阳和长春。这也就是说,哈尔滨的经济中心地位已经局限于黑龙江省,部分覆盖到吉林省。
从黑龙江省内看,根据《黑龙江省统计年鉴(2001)》统计数据,2000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达1002.73亿元(现价,下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0359元;实现财政总收入达85.3亿元。哈尔滨的GDP与人均GDP在黑龙江省13个城市中基本处于最前列,财政收入仅次于大庆市,经济中心的地位比较稳固(图4-2,图4-3,图4-4)。
2、黑龙江省省会城市
从上述分析,不难看出,哈尔滨的现状区域性中心城市功能主要得益于黑龙江省省会城市这功能。在哈尔滨集聚了黑龙江省党政机关主要的职能部门,是国家东北重要的政治中心,也是中俄两国边境接壤的地区,成为国家实施边境开发开放最重要的省区之一。哈尔滨作为省会城市,她的发展显而易见地已经脱离哈尔滨市本身的范围,首要的是与黑龙江省联系在一起,担当服务全省的服务功能。如何才能充分发挥省会城市的功能呢?第一步就是要把哈尔滨建设成为全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要达到这样的目标,任何脱离“省市共建”的战略设想都是难以实现的。
三、城市功能再造
2002年版城市总体规划纲要初步将哈尔滨的城市性质确定为:“黑龙江省省会、区域性中心城市、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世界冰雪旅游城市”。我们认为:哈尔滨的城市功能需要再造,城市性质拟定虽然不能脱离全球化、加入WTO和知识经济新的时代背景,但是,也必须从哈尔滨城市发展历史、从哈尔滨在区域中的地位、从哈尔滨担负的国家特殊职能来认识。
1、东北亚贸易中心
早在20世纪初,哈尔滨就以东北亚国际性商贸城市而闻名。哈尔滨地处东北亚腹地,借助发达的铁路干线系统、外资和文化技术的输入,很快发展成为东北亚最大的贸易中心城市之一。建国以来,由于“冷战”、地缘政治、边境贸易等国际大背景影响,国家大城市功能“从消费性城市向生产性城市转变”,区域相对独立的工业体系建设,哈尔滨作为“东北亚贸易中心城市”的功能实际上已经丧失。
“冷战”已经结束,全球化的时代正在到来;中国加入WTO,中俄、中国与欧盟国家的双边贸易急剧上升,这给哈尔滨“东北亚经济贸易中心城市”功能再造提供了机遇。哈尔滨地处东北亚国际大通道的要冲,可以利用她的历史基础和多元文化特色重新架构“东北亚经济圈”内不同国家和地区间经济贸易的桥梁。近十年来,东北亚地区已经成为亚太地区发展的热点,俄罗斯西伯利亚——远东开发区、图们江国际开发区、环黄渤海经济合作区已经为哈尔滨创造了一个地域广阔、充满发展活力的扇形经济腹地。
哈尔滨处在沟通中国、日本、韩国、俄罗斯的重要通道上,向内以哈大铁路为轴,连接长春、沈阳、大连三个东北地区特大城市;向外连接黑河、绥芬河、珲春和满洲里4个沿边开放城市,是中、日、韩对俄及独联体国家、对东欧国家、对欧盟国家贸易的捷径通道和贸易节点。只要重振哈尔滨的经济中心功能,就有可能再造哈尔滨的东北亚贸易中心的地位。
目前哈尔滨已与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贸易和经济技术合作关系,哈洽会已成功举办了11届,正向国际博览盛会迈进。随着城市交通、通讯、金融、商贸、科技等载体功能和服务功能的不断增强,哈尔滨可以成为国外商家进驻中国市场的战略要地,以东北亚地区特别是俄罗斯为主的转口贸易中心,中国大企业对东北亚各国,东北亚各国大公司对中国经贸业务的地区性总部集聚地,最后发展成为东北亚地区重要的物资集散中心和经济贸易中心。
2、全国重要的装备制造业基地
目前我国工业总产值占GDP的50%,并且每年增长速度都比GDP增速快2-3个百分点。工业中,采掘业受资源的限制不可能快速增长,因此制造业仍是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支柱。制造业曾是哈尔滨“第三次辉煌”的驱动力。尽管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但哈尔滨目前仍处在工业化阶段,经济增长主要还将依靠制造业,特别是装备制造业将是哈尔滨实现城市现代化的原动力。
哈尔滨作为我国的老工业基地,具有很好的制造业基础。在我国实施重点建设、集中投入的初期阶段,哈尔滨曾被国家选定为重点建设的工业基地城市。从哈尔滨市制造业在黑龙江省和全国的区位商分析(表4-3)可以看出交通运输业、医药制造业以及化学纤维制造业所占比重较大,区位商都在2以上,这三个产业的优势明显。
目前,哈尔滨已经形成了以机电工业为主体,装配类产品为重点,国有大中型企业为骨干,门类比较齐全的国家重要的加工制造业基地。尤其汽车工业有着哈飞、东安等企业,99年生产各类汽车102391辆,完成总产值674487万元;医药工业已形成以医药总厂、哈药三厂、哈药六厂为龙头的医药生产企业;食品工业形成冷饮、酿酒、速冻食品三个行业的骨干企业。哈尔滨亚麻厂是亚洲最大的亚麻纺织企业,轴承厂也是我国三大轴承厂之一。
中国加入WTO,哈尔滨与俄罗斯接壤,有利于吸引更多的技术,装备制造业具有更加宽广的发展空间。据此,哈尔滨城市发展应与时俱进,再造装备制造业基地功能,对老工业基地进行全面改造,实现工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优化升级。把汽车工业、医药工业作为支柱产业,培育电子、食品工业等,建成全国重要的装备业基地。
3、交通枢纽与物流基地
哈尔滨发展的“第一次辉煌”得益于铁路枢纽建设。今天哈尔滨,东至绥芬河、西到满洲里、南达大连、贯通东北的“丁”字型铁路,已经发展成为中国东北部最大的交通枢纽,是黑河、绥芬河、满洲里沿边开放城市的扇面轴心和支撑点。今天的哈尔滨,连通西伯利亚与乌苏里铁路,与欧洲干线联接成一体,是“欧亚大陆桥和空中走廊”的重要枢纽。哈尔滨现已形成5条铁路(京哈、滨绥、滨州、滨北、拉滨)、10条国家和省级公路(京哈、同三、哈大、哈萝、哈伊、绥满、哈绥、方通、方虎、哈五)、国际航空港和松花江航运系统为骨架的交通网络。水陆可通过三个方向的出口与全国各地、东南亚和俄罗斯、东欧国家联系。哈尔滨铁路干网发达,往西南联接全国各地,往南经大连、营口通往世界各地,往西北经滨州与俄西伯利亚铁路接轨,通往欧洲各国,是跨越欧亚大陆桥的联接点。哈尔滨是国内六大航空港之一,太平国际机场是全国八大机场之一,已与国内近30个主要城市及部分国家地区通航;哈尔滨是国内8大内河航运港之一,松花江航道是东北北部地区实现江海联运的通道之一。哈尔滨是我国第一个内陆口岸,出口集装箱货物可由哈尔滨内陆口岸直接办理离境手续,然后经江海或陆路、铁路直达国外和香港地区。进口集装箱货物可经内陆铁路货运口岸分流到东北各地,是我国东北重要的集装箱集散地。发达的交通与内陆港相匹配,使哈尔滨市在东北区域中的商品集散功能和辐射能力大大增强。总之,哈尔滨的交通和腹地状况具有建设东北亚物流基地的条件。
四、特色功能的发挥
1、寒地国际性城市
哈尔滨是中国寒冷地区最大,同时也是实力最雄厚的城市。从哈尔滨所依托的资源基础,具有寒冷地区的特色,哈尔滨的发展,特别是产业发展和产品开发,可以利用寒地资源进行深层次、高附加值的综合性开发,具有建设中国唯一的寒地国际性城市的条件。当然,寒地国际性城市的定位将给与哈尔滨在国内许多领域的市场独占性,使自然、人文、经济等方面的优势得以充分发挥,为哈尔滨未来的发展带来更多的机会。
2、世界冰雪旅游文化名城
哈尔滨素有“冰城”美称,冰雪资源丰富。作为中国的“冰都”,“哈尔滨冰雪节”(图4-7)是世界闻名的冬季旅游项目,已经成为世界四大冰雪节之一。哈尔滨具有丰富的冰雪资源,拥有欧亚之窗、亚布利、龙珠等14个滑雪场,冰雪文化的开发潜力巨大。到目前,哈尔滨已经主办了4届世界上最大的人工冰雪游乐园—冰雪大世界、17届中国·哈尔滨国际冰雪节、27届冰灯艺术博览会、13届雪雕艺术博览会、8届世界冰雕雪雕大赛。与此同时,哈尔滨中央大街两侧的优秀近代建筑群,以古典俄罗斯风格为主体,兼有法兰西帝国建筑特色,包括文艺复兴式、巴洛克式、哥特式、拜占庭式、新艺术运动式以及中国式建筑基调为主体的城市建筑风貌,各种建筑保存完整、风格炯异,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游览欣赏性,享有“东方小巴黎”、“东方莫斯科”的美誉。据此,充分利用哈尔滨的冰雪宝贵资源,深入挖掘文化、艺术内涵,具有建设高标准的世界冰雪旅游名城的条件。
3、东北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哈尔滨市科技实力比较雄厚。在哈尔滨市内现有大专院校24所(其中哈工大博士学位点29个)、中等专业学校48所、科研机构153家(形成300多个学科的科研网络),各类专业技术人员33.4万人。全市每万人口中从事研究与开发的科技人员、科学家与工程师分别为31人、23人,是全国平均水平的6倍多,在全国大中城市中居第六位。哈尔滨市以光机电一体化,电子信息等领域为重点的高新技术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技术创新地力度也在不断扩大,以重点高新技术企业为主要群体、以各具特色的孵化器和大学园区为支撑的技术创新网络系统框架初步形成。哈尔滨现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群体——电子信息产业、生物技术医药产业、先进制造技术产业、新材料产业、新能源与高效节能产业以及环保产业等,具有发展成为黑龙江省乃至东北三省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的条件。
五、城市性质表述
综上所述,本次发展策略确定哈尔滨的城市性质为:世界冰雪旅游文化名城,东北亚贸易中心,全国重要的装备制造业基地,黑龙江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