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化篇
1、“服务业”变“现代服务业”
报告看点:“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启动新一轮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实施高技术服务业创新工程,大力发展数字创意产业。放宽市场准入,提高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生活性服务业精细化水平。建设一批光网城市,推进5万个行政村通光纤,让更多城乡居民享受数字化生活。”
点评: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并不是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到“现代服务业”的概念。在2013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就曾提到 “坚持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并重,现代服务业和传统服务业并举,进一步发展壮大服务业。”但在2014年和201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仍使用“服务业”。由此可见,在2016年,乃至“十三五”时期,现代服务业的作用和地位将更加突出,而其中,文化体育和娱乐服务等将更有发展“钱景”。
2、文化遗产从“保护”到“保护利用”
报告看点:“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利用。”
点评:近些年来,随着故宫等一些博物馆的文化创意产品火爆热销,让人们意识到,我们的文物等文化遗产不仅仅只能用于博物馆里展出或者是保护起来“只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更可以用创意元素,让它们“活起来。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把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归为“文化遗产”,同时要求在保护的基础上加以利用。
3、培育健康网络文化
报告看点:促进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培育健康网络文化。深化中外人文交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引导公共文化资源向城乡基层倾斜,推动文化产业创新发展。
点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网民数已达6.7亿人,其中,网络音乐用户4.8亿,网络视频用户4.4亿,网络游戏用户3.7亿,网络文学用户2.9亿。网络音乐、网络游戏、网络演出、网络动漫、网络文学、网络视频等为代表的网络文化产业已经成为推动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文化消费中最有活力的领域。
4、首提“工匠精神“
报告看点:“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
点评:伴随着社会变迁,老百姓对文化产品的多样化、个性化有更为直接也更为强烈的利益诉求。现在国家在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就要求企业文化对市场需求更应深度地把握,以“工匠精神”提供让市场惊喜、让百姓满意的文化精品、服务及体验。
二、农业篇
1、发展多种形式农业
报告看点:完善对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的扶持政策,鼓励农户依法自愿有偿流转承包地,开展土地股份合作、联合或土地托管。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农垦、集体林权、国有林场、农田水利、供销社等改革。
点评:农业现代化不可缺少三个要素:第一是规模,第二是科技,第三是机械化。从规模农业来讲,我们国家未来一定要做好土地流转,虽然不需要和美国、澳大利亚一样,把土地流转成上万亩的农产,但光靠小农经济,一家几亩地,生产率肯定是上不去,至少要有一定规模。从农业科技上来讲,我国在发展中国家里是领头羊,与发达国家相差并不大,关键是要做好国外技术的引进,自主培养创新型农业技术人才。从机械化上讲,我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已达到63%,机械化程度较高。继续提高,还是要依靠技术创新和农业规模化种植。所以现代农业,要从规模化种植开始。
2、推进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和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报告看点:今年棚户区住房改造600万套,提高棚改货币化安置比例。完善支持居民住房合理消费的税收、信贷政策,住房刚性需求和改善性需求,因城施策化解房地产库存。建立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把符合条件的外来人口逐步纳入公租房供应范围。
点评:推进新型城镇化,要解决好“城、房、人”问题,推动棚改,容纳更多进城农民工就近就业创业,扩大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覆盖面。借助提高城镇化质量和城乡一体化的双轮驱动,把新型城镇化建设推向更高层次和水平。
3、强化农业基础支撑
报告看点:全面完成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并实行特殊保护,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增加深松土地1.5亿亩,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2000万亩。探索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深入开展粮食绿色高产高效创建,实施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保障财政对农业投入,建立全国农业信贷担保体系,完善农业保险制度,引导带动更多资金投向现代农业建设。
点评:资本下乡一直是农业现代化发展过程中的的一个难题。目前各路资金纷纷涌入农业,需要做的就是选择符合我国农业发展方向的项目,打磨好项目。通过农业保险来防范化解农业生产的风险,为农业生产提供风险保障,使农民得到更多的补偿和保障。
4、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报告看点:扩大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范围。居住证具有很高的含金量,要加快覆盖未落户的城镇常住人口,使他们依法享有居住地义务教育、就业、医疗等基本公共服务。发展中西部地区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容纳更多的农民工就近就业创业,让他们挣钱顾家两不误。
点评:新一波城市化的核心,是进城农民工的市民化。由于这种“精神不适应症”衍生的种种群体非理性矛盾冲突绝非个例。接纳、引领新市民在陌生的城市中寻找精神家园,放飞人生梦想,这也是一个文化认同、融合和提升的过程。
三、健康篇
1、加快健全统一权威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制
报告看点:严守从农田到餐桌、从实验室到医院的每一道防线,让人民群众吃得安全、吃得放心。城乡低保人均补助标准分别提高5%和8%。加快健全城乡社会救助体系,使困难群众遇急有助、遇困有帮,让社会充满关爱和温暖。
点评:食品药品安全的意义非常重大,如果不能把食药安全这个底线守住,那就势必就会影响到整个社会的稳定。目前国家正在大力推进供给侧改革,食品企业、药品企业作为供给方,提供高品质、安全可靠的产品本身也是改革的重要内容,这也关系到食品产业的长远发展、壮大的问题。
2、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人均预期寿命提高1岁
报告看点: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人均预期寿命提高1岁。
点评:要实现“人均预期寿命提高1岁”的目标,短短两句话分量很重。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深入开展全民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推广健康生活方式,提升群众健康素养,加强以慢性病为重点的重大疾病综合防控和重点人群健康保护,为人民营造健康的生产、生活环境。同时,持续加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转变服务模式,不断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保障人民群众健康。
3、推动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加快改善生态环境
报告看点:今后五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能耗、二氧化碳排放量分别下降23%、15%、18%,森林覆盖率达到23.04%,能源资源开发利用效率大幅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特别是治理大气雾霾取得明显进展,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超过80%。我们要持之以恒,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中国。
点评:铁腕治污是环境保护的关键,要有紧迫感和足够耐心,全面落实“史上最严”的新环境保护法,严厉打击各类环境违法行为,全面开展环境保护督查,强化督政问责。
4、增强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基础作用
报告看点:适应消费升级趋势,破除政策障碍,优化消费环境,维护消费者权益。支持发展养老、健康、家政、教育培训、文化体育等服务消费。
点评:2015年,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为66.4%,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角”。我国是拥有13亿多人口的大市场。在经济增长的动力中,消费需求规模最大、和民生关系最直接。更好的增强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基础作用,需要挖掘新的消费“富矿”。2016年要继续支持养老、健康、家政、教育培训、文化体育等服务消费,发展以“互联网+”为核心特征的新型消费业态。
四、养老篇
1、开展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
报告看点:推进多种形式的医养结合。落实临时救助、特困人员救助供养等制度。城乡低保人均补助标准分别提高5%和8%。加快健全城乡社会救助体系,使困难群众遇急有助、遇困有帮。
点评:尽管我国老年医疗养老服务需求非常庞大,但总的满足率仅为15.9%。医养分离已成为制约我国养老事业发展的瓶颈。医养结合的供需差距非常大,要填平这个差距,还需要破除制度障碍,让人才和资本自愿进入养老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