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子——“限韩令”甚嚣尘上
最近有网络传闻称,因国际关系原因,韩星赴华将在大陆遭集体受限,广电总局下令韩国明星将不准以任何形式(包括电视剧,电影,演唱会、综艺节目,广告等),出现在电视以及各大场所,八月起开始生效。传闻一出,引发广泛讨论,有媒体更直接发文表示,该消息已获“综合多方消息证实”,将“限韩令”推到了风口浪尖。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在播、待播的涉及韩国艺人的影视、综艺节目有数十部之多,其中包括了备受瞩目的《八月未央》、《旋风少女2》等热剧,倘若传闻属实,或将波及大片。针对此消息,多位业内人士反应,目前暂未接到广电总局通知,“现在都还是小道消息”。
尽管该传闻并未得到官方证实,但其引发的蝴蝶效应却不容忽视。有电视台行业人士表示,虽然还没有接到正式通知,但随着这颗雪球越滚越大,部分电视台已经开始主动做出调整。甚至有消息显示,某主流大台的海外剧场近期将停播韩剧,综艺节目也在短期之内不会考虑再用韩国艺人。
我们暂且先不管消息真假,我们只从文化产业发展的角度探讨,实际上韩国的文化产业发展是有诸多地方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
二、解析——韩流文化产业发展的实战经验
(一)追忆往昔——"文化立国"
韩国"文化立国"政策的提出,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提到“韩流”的起源,现在已有的资料和文章,都会追溯到1998年。当时刚上任的韩国总统金大中提出,21世纪韩国的立国之本是高新技术和文化产业。但是韩国实际上是在1990年代才回归正常社会的,民选总统金泳三1990年代才执政。很不幸,到了1997、1998年,韩国的民选政府刚上台不久,历史债务还没有清理完毕,就又赶上了金融危机。所以在1997、1998年,韩国的民选政府其实面临着一个非常大的尴尬,就是民选政府需要刷出存在感,民选政府治理下的韩国,必须改善和提高老百姓的生活水平。1997、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那段时间,韩国先后有9家银行、3个财团倒闭,韩国受到的打击比日本还大。不了解这个背景,就不会明白,为什么“韩流”在韩国有那么重要的地位,以及韩国政府为什么会那么重视文化产业。
因此,金大中上任之后,在亚洲金融危机的语境下,他提出的立国之本,一个是高新技术,另一个就是文化产业。1998年,韩国也正式提出了“文化立国”的战略口号,将文化产业作为21世纪发展韩国国家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来培育。所以,韩国"文化立国"的政策一经提出,便带有举国体制的色彩,在韩国具有重要地位。
(二)盛世现状——百花齐放
在1998年之后,韩国的文化产业确实发展得比较好,最近十年来更是爆发式成长。韩国现已成为文化出口新兴国家和世界第五大文化产业国。据韩国文化体育观光部统计,2000年韩国的文化产业出口只有5亿美元;但到了2004年,文化产业就成为国内第二大出口创汇产业,2010年则达到了32亿美元的规模。2008至2011年,韩国文化产业出口规模更是以22.5%的增速飞快发展。2012年出口额达到了46.12亿美元,同比增长7.2%,创历史新高;2013年韩国文化产业出口额达到5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10亿元,文化产业已占到韩国GDP的15%,达到了史无前例的高度,而中国是不到4%。
韩国为什么重视影视剧等文化产品的输出?就是因为一部好的韩剧,恰恰是其国家形象的最好宣传,而且它的附加值特别大。根据韩国人的统计,在他们的文化产业当中,每多100美元的输出就会有412美元的产业拉动。具体到细分领域,手机等信息技术产品会增加395美元,服装增加35美元,加工食品增加31美元。韩国有51.9%的企业销售额,都是受到“韩流”走红的影响。
因为“韩流”在世界范围内大受欢迎,大幅度带动了汽车和电子产品,包括三星手机的销售。影视剧没赚到的钱,恰恰通过这些领域赚到了。2011年,韩国人宣称“韩流”创造的附加值已经达到了56.17亿美元,“韩流”的无形资产总值达到了947.9亿美元,相当于三星的一半。韩国文化产业,每100万美元的出口,就会带动14至15个人就业,而传统制造业却只能带动7至8个人就业。
2013年,朴槿惠当政伊始便提出"创造经济"的执政理念,所谓"创造经济"是以文化创意为内驱力的创新型经济发展新模式,此模式以"国民幸福"为最终目标,以"文化隆盛"为基本理念,以"文化实现国民幸福""、文化引领创造经济"、"实现文化国家"为三大推进方向。朴槿惠政府的"创造经济"社会发展理念与金大中的"文化立国"一脉相承,韩国始终坚持"文化就是创造力和生产力"。
(三)发展有道——生机勃勃
韩国文化产业的迅速发展与韩国政府、企业及全体国民各个层面的支持努力密切相关。
1.政府对文化产业发展提供大力支持
韩国政府为本国文化产业崛起制订了全面配套的政策。1999年,韩国政府制定了有关文化产业的综合性法规《文化产业振兴基本法》,规定了文化产业的具体行业门类,为文化产业的发展奠定了法律基础。随后,韩国政府又推出了《文化产业发展五年计划》、《21世纪文化产业的设想》等一系列纲领性文件,为"韩流"的生产和传播提供了有力的司法和制度保障。
政府机构在职能上做出针对性调整,保证行政部门对产业发展提供有效支持。2000年成立了"韩国文化产业振兴委员会",司职国家文化产业政策调研,文化产业基金运营等;2001年韩国文化观光部又成立了"韩国文化产业振兴院".在政府文化部门额特殊扶持下,韩国旅游产业发展迅猛,进入全球前三强。韩国政府建立资金支持机制。韩国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多渠道筹措文化产业发展资金,有目的、有重点的实施资金支持,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雄厚的物质基础。韩国政府设立多种专项基金,如电影振兴基金,文艺振兴基金,信息化促进基金等扶持相关产业的发展。以文化产业振兴院为主导的政府相关部门,成功运作"文化产业专门投资组合",以动员社会资金为主,官民共同融投资,拓宽文化产业发展的资金来源。
建立人才培养机制。文化产业作为"知识经济"时代的代表性产物,产业发展离不开专业人才。为了保证不断向文化产业注入新鲜血液,韩国政府投注大量专项资金进行人才培养。在大学开设文化产业相关专业与课程的同时加强专业资格培训考试,全面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建立集约化生产机制,大力开拓国际市场。韩国为鼓励文化产业发展,在全国建立多个文化产业园区,形成产业集聚,发挥规模效应,提升研发生产能力和文化产业整体实力。韩国本土市场有限,为扩大文化产业规模,政府积极扩大国际市场。
"韩流"在经历了以K-drama韩剧为代表的1.0时代和以K-pop为主流的2.0时代之后,现已进入通过社交网站,共享媒体等渠道将K-culture推广至全世界的"韩流"3.0时代。为开拓国际市场,韩国政府在占据重要市场的国家设立文化产业振兴院海外办事处,针对不同国家和地区,出口各具特色的文化产品。
2.企业利用自身经营优势,发挥主体作用
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韩国文化企业坚持"做大做强"的原则,积极提高产业的链式运营程度,通过跨国跨媒体的兼并迅速壮大,通过规模效益提升国际竞争力,获取利润。韩国的大财团依靠自身雄厚的经济实力,支撑旗下文化产业的发展,将工业化,信息化和创意有机结合,占据国际市场竞争优势。
韩国企业坚持"走出去"战略。由于本国市场狭小,国内消费力有限,韩国企业十分注重拓展海外市场,以全球为市场努力迎合文化产品消费者的需求。
韩国企业努力建造完整商业链条,打造高附加值文化产品。韩国文化通过韩剧进入人们的视野,使韩国本土以外的观众更好的了解到韩国的饮食、服装等传统韩国文化,在文化的对外传播过程中,刺激了韩国的旅游业、餐饮业、服装业、美容业的发展。文化产业通过其巨大的影响力,衍生出更大的消费市场,形成产业链条,提高利润率。
韩国企业善于采取"一源多用"的经营策略。一文化产品在市场上取得成功之后,企业多进行二次甚至多次开发包装,使其具有更高的附加值。如此既降低了文化产品的创造成本,又提高了文化产品利用率。
3.民众积极参与支持国家产业的发展
韩国民众具有强烈的危机意识与文化自觉性。韩国的"文化立国"政策出发点就是抵御外来文化入侵,在衰退的经济中找到新的经济增长点。韩国民众的危机意识促使其努力维护本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最终支持其文化产业突出重围,在世界文化产业市场占据重要地位。
韩国政府大力支持文化产业的发展,作为文化创造主体的韩国民众也受到了相应的教育。大学高、精、尖的人才培养与职业技术学校的实用教育互补,形成多层次的人才储备队伍,高素质的从业人员推动了文化产业的繁荣。
三、借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之道
同韩国相比,我国文化底蕴深厚,历史资源丰富,国内市场巨大,应该有更好的表现,但在国际市场上,我国的文化竞争优势却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因此,借鉴韩国文化产业发展经验,提升我国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极具现实意义。同样地,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离不开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
1.国家层面应提供全方位支持
制定完善的文化产业中长期发展战略规划。2009年我国制定了《文化产业振兴规划》,这意味着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正式进入国家产业振兴规划调整序列。为进一步促进我国文化产业的繁荣,应对产业发展方向与发展方式做出细致合理的计划。
完善行政法规,给予更多政策优惠。为保护我国相对幼小的文化产业免受外来文化的强烈冲击,政府还应制定国内文化产业发展保护法,提供相对安全的发展环境,但又不能"闭门造车",避免因过度抵制外来文化造成固步自封,对外来先进文化要合理借鉴。同时提供信贷、税收优惠政策,鼓励文化产业发展。
建立多层次资金支持机制。两年前热映的国产3D动画电影《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得到大家的一致好评,然而拍摄过程中因剧本原因,投资方中途撤资,导演靠个人筹资才使影片和观众见面,资金不足问题已成为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桎梏。政府要进一步加大文化产业财政预算,建立文化产业发展支持基金,拓宽融资渠道,积极吸收社会资金,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物质基础。
建立文化产业发展人才培养机制,为文化产业发展储备人才库。目前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但是人才资源不足。要将人才国际交流与引进人才相结合,将高校素质培养与职业学校专业技能培养相结合,提供与市场需求接轨的多层次实用性人才。
2.企业层面要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推动文化产业的繁荣
立足本土,挖掘本国文化资源。我国文化资源丰富,文化企业要勇于探索,善于传承。卖座电影《熊猫大侠》和《花木兰》题材均源于我国传统文化,却由好莱坞团队打造,值得国内行业深思。文化企业要改变目前电视剧市场单一题材的现状,在进行文化作品创作时,既要严肃对待历史文化,又要重视现代人的精神需求,"古今并重",在丰富我国人民消费需求的情况下,推动我国文化产业的国际化进程。
文化企业要精益制作,以质为本。我国一些影视作品存在"圈钱"现象,一味通过"明星效应"拉动"粉丝经济",但这不是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良方。企业必须在剧本、演员、后期制作等各方面严格遵守行业标准并不断对自己提出高要求,以国际水平为标杆制作高质量的作品,共同改善目前影视行业存在的粗制滥造现状。
3.我国公民也应为国家文化产业振兴尽责
费孝通先生提出"文化自觉"的命题,即身处一定文化环境中的人,要对自己国家的传统文化有"自知之明",要能了解和正确认识本国文化。我国公民应提高文化自觉性,杜绝"崇洋媚外"思想,增强本国文化自豪感,主动学习我国传统文化,做好传承和保护工作。同时,作为我国文化产业的消费主力军,应大力支持本国文化产品,支持民族产业。
四、结语——认清事实,找准路径
“韩流”是一个晚近的发明,一个接近终点的发明。我们今天已经习以为常地把“韩流”默认为一个常识,好像它先天就应该这样,其实“韩流”是非常晚生的,它的发展是非常晚近的。在当今世界体系结构中,发展文化产业,提高文化软实力,是各个国家都无法逃避的发展范式和发展路径。“韩流”作为好莱坞之外屈指可数的国家性文化潮流和文化经验,对其根源的探索和剖析,对于已经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中国,就有着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
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同世界先进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需要政府合理的产业发展规划和政策资金支持,需要文化企业对政策的积极响应以及精良制作作品,需要全体国民对本国文化产业的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