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汇成(北京)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官网

昌平聚高端产业促转型发展

导读:北京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着力点放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上,促进存量升级,积极引进增量,多点发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作为首都城市发展新区,昌平全面加快转型发展步伐,统筹推进疏功能、转方式、治环境、补短板等重点工作,不断探索转型升级新思路。通过退低引高,调整经济形态,推动中关村科技园区昌平园(以下简称“昌平园”)、未来科技城等重点功能区建设,实现了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全区经济发展驶入新航程。

  北京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着力点放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上,促进存量升级,积极引进增量,多点发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作为首都城市发展新区,昌平全面加快转型发展步伐,统筹推进疏功能、转方式、治环境、补短板等重点工作,不断探索转型升级新思路。通过退低引高,调整经济形态,推动中关村科技园区昌平园(以下简称“昌平园”)、未来科技城等重点功能区建设,实现了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全区经济发展驶入新航程。

  高端聚集

  推动重点功能区建设

  今年10月,为贯彻落实《“昌聚工程”实施意见》,进一步拓宽海外招才引智渠道,昌平区委组织部与北京海外学人中心共同举办了“2016年秋季海外精英回国创新创业考察走进昌平专场活动”。在为期两天的活动中,12位海外精英通过海外引才政策宣讲会、项目路演,以及实地走访参观北京未来科技城、生命科学园、回+双创社区等,加深了对昌平人才发展环境的了解并坚定了回国创业的信心。

  目前,在人才聚集方面,昌平已有“千人计划”专家203名,培养了15万名科技企业从业人员。在科技资源方面,昌平聚集了北京航空航天、北京邮电、华北电力等43所高等院校和113家科研机构,以及25家央企的研发总部。

  高素质人才与众多科研机构的汇集,为昌平创新创业、推动重点功能区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如今,昌平在北京“两城两带,六高四新”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格局中,占据了“一城、一带”的重要位置。沿着北部研发服务和高新技术产业带,分布着未来科技城、昌平园中心区、沙河高教园区、北京科技商务区(TBD)、国家工程技术创新基地、中关村生命科学园等一批重点产业功能区。其中,作为昌平区经济龙头的昌平园是中关村最早建设的3个园区之一,目前园区面积达51.4平方公里,包括29个地块。昌平南部地区已整体纳入中关村核心区、北部研发服务和高新技术产业带范围,“大昌平园”概念逐渐形成。

  经过20多年的发展,昌平园已成为区域产业发展和科技创新的重要载体,也成为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十二五”期间,昌平园收入年均增长率达30.2%,高出示范区整体9.5个百分点,实现了快速增长,也形成了自已独特的产业发展优势。预计2016年,昌平园总收入将实现3600亿元。

  支持产学研及成果转化

  据了解,能源环保、生物医药、信息技术、现代装备制造四大产业是昌平园的核心产业,经济规模占到园区总量的90%。生物医药产业占昌平园经济总量约6%,每年以20%-30%的速度增长,已成为产业链条最完善、技术平台最齐全、发展态势最稳健的产业。目前,园区内入驻了超过550家生物医药和医疗器械类企业,包括新时代健康产业集团、瑞士诺华制药等多家大型领军企业,乐普医疗、万泰生物、博奥生物、百济神州、品驰医疗等一批科技型创新企业,以及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蛋白质药物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瑞士先正达研发中心等多家顶级科研机构。

  同时,以未来科技城和国家工程创新基地为主要载体,昌平集聚了一批国家级能源研发机构。2016年9月,鞍钢集团入驻未来科技城,至此,未来科技城计划引入的15家央企已经入驻14家。除鞍钢集团外,还有兵器装备、国家电网、中粮集团、中国商飞等13家。

  随着高端人才和产业的引入,昌平重点功能区建设逐步完善。为保障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健康成长,昌平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空间配置体系,为高精尖产业储备了足够的发展空间。对于成熟期的企业,昌平在南口、马池口、流村、阳坊等区域建设了一批专业化程度很高的产业基地。如三一集团在南口镇设立产业园,占地面积3600亩,拥有两座面积4万平方米的现代化生产厂房,目前,三一已成为新能源领域的一张世界级名片。此外,昌平还在河北怀来建设了3000亩昌平园分园,为下一步产业的转型升级做好了空间准备。

  另一方面,为支持科技创新,加快实现科技成果产业化,提高区域的核心竞争力,2013年初,昌平出台了《科技创新支持政策》,每年拿出8000万元用于支持产学研及成果转化,包括大学科技园、孵化器建设、知识产权3个方向,进一步鼓励支持企业、科研单位等自主创新,就地产业化发展。

  优化结构

  转型升级迈向“高精尖”

  在疏解低端产能的同时,昌平区推进区域内部功能重组与优化。在全球经济下行的压力下,昌平加速转型升级,三产结构不断优化。2010年,昌平一、二、三产业比例为1.4:49.1:49.5,二、三产业平分秋色。到2014年,三大产业比例演化为1.5:41.1:57.4,第三产业占比进一步扩大。到2016年上半年,三大产业比例调整为1.1:33.3:65.6。其中,科技、信息、金融三大服务业累计增加值增长14%,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3.9%。

  如今,昌平经济发展更加注重质量,“三二一”产业结构格局的形成让昌平经济的增长动力逐渐聚焦第三产业。2014年,“探路者”入选“亚洲中小上市企业200强”;品驰医疗自主研发的脑起搏器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颁发的产品注册证,标志着我国生物医药领域又一重大科技成果成功进入市场;2016年宏福科技孵化器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全市首家“孵化+众创”的孵化服务机构登陆新三板……昌平的经济形态正朝着“高精尖”结构深度转型。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科技创新已成为驱动昌平发展的主引擎。“十二五”时期,昌平集聚了2260余家高新技术企业、32家中央企业集团及20余家上市企业。领军企业群体进一步壮大,区内年收入亿元级企业达到111家,拥有中关村“十百千工程”重点培育企业37家、上市企业24家,在中关村上市企业群体中形成了“昌平板块”。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同样活跃,截至2015年底,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3250家,其中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近600家。

  为进一步加速产城融合,昌平设立产业融合发展基金,发挥科技产业联盟、大健康产业联盟作用,聚焦能源环保、生物医药等优势产业,新能源、新材料、基因检测、大数据等领域蓬勃兴起。2016年,诺华二期、智行鸿远、品驰脑起搏器等优质项目扩容达产,激光成形、精准医疗、人工智能等新产业、新服务快速推进,一批新业态、新模式正在诞生。预计到2020年,昌平区六大高端产业,将实现总收入13000亿元。

  特写

  校园创业“触手可及”

  创业路上往往布满荆棘,学生凭借一己之力难以解决。寻场地、找资金、办注册……一系列的问题都是发展的“拦路虎”。但记者了解到,位于昌平区北七家镇中央戏剧学院的学生们在创业路上并没有太多苦恼,“邻居”宏福集团提供的600平方米开放式办公场地、60万创业基金和免费工商注册等创业条件,让他们甩下包袱,轻装上阵。

  从学校步行到公司仅5分钟

  “从学校步行到公司仅用5分钟,简直太方便了。”时光雷傲文化创意(北京)有限责任公司联合创始人高选宸是中央戏剧学院的学生,他介绍,公司致力于研发新形式舞台演出并制作原创舞台表演节目,2016年月7月在北京宏福集团注册,5个月的时间,公司已走上了正轨。

  “团队此前拍摄过电影《我最好朋友的婚礼》的宣传片,对网剧《天团见习生》进行过视觉设计,目前正在为超级舞台剧《画江湖之不良人》进行道具设计。相比同类型公司,我们更有优势,因为我们掌握视觉核心技术,可同时完成灯光、舞美、编剧、设计等多环节工作,微电影、网剧、影视作品项目都可以承接。”刚刚从片场赶回学校的联合创始人徐方彤说。

  不仅仅是时光雷傲,近年来大学生创业公司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只要有想法就可以实现。“瞧我手上戴的手镯和戒指,都是我自己设计的,用纯银+景泰蓝工艺,打造复古民族风的饰品,根据顾客的要求,提供私人定制。”中戏研一学生邱雪莲介绍起自家的产品时不无自豪。压银片、锻打、打磨、刻花,再打磨、清洗、抛光……小小年纪的她工艺娴熟,已成为手制工坊的小老板。

  从小就喜欢鼓捣妈妈的珠宝首饰的邱雪莲,在假期旅游行走世界各地时,经常会带回精致的耳环、项链等放到微店里卖,深受同学们喜爱。这让设计专业出身的她萌生了创业的念头。于是,邱雪莲和同学郭东升、李国瑞在母校中戏以及宏福集团提供的宏福·助梦基金支持下,成立了北京铜色山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公司除了设计首饰,还拍摄动画片和舞台剧。

  600平方米空间支持学生创业

  简约时尚的装修风格、开放共享的会议室、明亮宽敞的工作场地……现代化办公场所让北京满座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的小伙伴们感到满意。

  早于铜色山和时光雷傲,中戏博士生金然和导演系毕业的皇甫晓朋共同成立的满座文化如今已经入驻宏福集团。公司业务以戏剧教育与实景演出为主,目前已与昌平区、海淀区众多中小学校达成合作,教授学生戏剧课程、戏剧表演,让更多的孩子接触并了解戏剧艺术。

  “此前公司考察过不同区域的创业园区、孵化机构,对比发现,宏福集团提供的环境最好,专门辟出空间给我们大学生团队使用。”金然说。

  这些在校“总裁”创办的文化产业项目,有着明确的发展目标、准确的产业定位和清晰的创业思路,校企联合提供场地、资金、服务,让创业变得“触手可及”。

  集团总裁刘洋表示,“我们与中戏达成共识,拿出600平方米的空间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目前已有16个学生团队申请入驻,队伍还在不断壮大。”除了空间上的支持,在后勤保障上,宏福集团还为学生团队开辟了工商注册绿色通道,帮助他们加速手续办理。

  在资金支持上,今年7月,宏福集团和中央新影纪录电影基金分别为中戏捐赠了60万元的“宏福·助梦基金”和30万元的“盛世优星”创新创业奖金。目前,中戏已有40多位学生、3个创业团队得到项目扶持。
[ 返回顶部 ] [ 关闭窗口 ]       来源:中经汇成(北京)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中国产业规划网

产业规划

园区规划

空间规划

招商策划



项目评估

商业地产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