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汇成(北京)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官网

关于《全国国土规划纲要(2016—2030年) 》的解读

2017年2月4日国务院正式发布《全国国土规划纲要(2016-2030年)》(以下简称《纲要》),这是中国首个国土空间开发与保护的战略性、综合性、基础性规划,对国土空间开发、资源环境保护、国土综合整治和保障体系建设等作出总体部署与统筹安排,对涉及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整治的各类活动具有指导和管控作用。

导读:2017年2月4日国务院正式发布《全国国土规划纲要(2016-2030年)》(以下简称《纲要》),这是中国首个国土空间开发与保护的战略性、综合性、基础性规划,对国土空间开发、资源环境保护、国土综合整治和保障体系建设等作出总体部署与统筹安排,对涉及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整治的各类活动具有指导和管控作用。

一、城镇方面

(一)促进各类城镇协调发展

发挥北京、上海、广州等超大城市和特大城市服务全国、面向世界的综合功能,提高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引领全国经济发展;提高大城市的经济社会活动组织能力,强化区域服务功能,带动周边地区发展。加快发展中小城市,强化产业功能、服务功能和居住功能,提升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水平,提高集聚人口和服务周边的能力;重点发展区位优越、潜力较大、充满魅力的小城镇,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发挥连接城乡的纽带作用,培育具有农产品加工、商贸物流等专业特色的小城镇。

(二)分类引导城镇化发展

将京津冀、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地区建设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城市群,以盘活存量用地为主,严格控制新增建设用地,统筹地上地下空间,引导中心城市人口向周边区域有序转移。培育发展中西部地区城市群,发展壮大东北地区、中原地区、长江中游、成渝地区、关中平原城市群,适当扩大建设用地供给,提高存量建设用地利用强度。

城市群和中心城市分级

国土开发轴

二、农业方面

(一)大力建设粮食主产区

优化提升东北地区粮食主产区,建设水稻、玉米、大豆优势产业带。加强黄淮海平原粮食主产区生产能力建设,形成优质小麦、专用玉米和高蛋白大豆规模生产优势区。巩固长江经济带地区粮食主产区生产规模,立足中游地区农业生产条件较好、耕地资源丰富的基础,推进双季稻、籼改粳和优质专用小麦生产区建设;发展西北地区粮食主产区,全面提高优质小麦、玉米和马铃薯生产规模和质量。建设西南地区粮食主产区,重点发展水稻、小麦、玉米和马铃薯种植。强化东南沿海和华南地区粮食产业带建设和保护,稳步提高优质双季稻和马铃薯产量规模。

(二)着力建设非粮作物优势区

以内蒙古中东部、京津冀和黄淮海平原、长三角地区、黄土高原、西南地区、西北地区及华南和东南沿海为主体,建设非粮作物优势区。

(三)巩固提升畜牧产品优势区

以东北及内蒙古、华南地区、西北地区、西南地区、黄淮海平原及长江流域为主体,建设畜牧产品优势区。以牧区与半农半牧区、东北地区、中原地区、南方草山草坡地区为主体,建设肉牛和肉羊生产繁育优势区。积极发展现代草原畜牧业,根据环境容量调整区域养殖布局,统筹协调北方干旱半干旱草原区、青藏高寒草原区、东北华北湿润半湿润草原区和南方草地区牧业发展与草原保护的关系。充分发挥长江经济带上游地区优势,大力发展以草食畜牧业为代表的特色生态农业。

附:《规划》核心内容

(一)规划目的

贯彻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主体功能区战略,对国土空间开发、资源环境保护、国土综合整治和保障体系建设等作出总体部署与统筹安排;进一步优化开发格局、提升开发质量、规范开发秩序;优化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完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和提升国土空间治理能力。

(二)规划目标

1、总体目标

加快构建安全、和谐、开放、协调、富有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美丽国土。

2、主要目标

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不断优化,整体竞争力和综合国力显著增强。

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取得实质进展,国土开发的协调性大幅提升。

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基本建成,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

基础设施体系趋于完善,资源保障能力和国土安全水平不断提升。

海洋开发保护水平显著提高,建设海洋强国目标基本实现。

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全面建立,生态文明建设基础更加坚实。

(三)主要任务

一是构建“多中心网络型”开发格局,推进建设国土开发集聚区和培育国土开发轴带。

二是构建分类分级全域保护格局,依据环境质量、人居生态、自然生态、水资源和耕地资源5大类资源环境主题实施分类保护。

三是构建综合整治格局,修复与提升主要城市化地区、农村地区、重点生态功能区、矿产资源开发集中区及海岸带和海岛地区的国土功能。

(四)治理格局:四区一带

[ 返回顶部 ] [ 关闭窗口 ]       来源:中经汇成(北京)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中国产业规划网

产业规划

园区规划

空间规划

招商策划



项目评估

商业地产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