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国国家级特色小镇评选简述
1.1、我国国家级特色小镇评选发展历程
2016年7月住建部发布的《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中指出,计划在2020年培育出1000个左右的特色小镇。
2016年10月首批全国特色小镇名单公布,共有127个特色小镇获评。2017年5月住建部发布《关于做好第二批全国特色小镇推荐工作的通知》中明确提出对特色小镇评选“去房地产化”、“避免过度建设”、“避免资源浪费”等要求。
1.2、第二批国家级特色小镇获评情况
2017年8月末,住建部发布《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公布第二批全国特色小镇名单的通知》,本次共有276个镇认定为第二批全国特色小镇。从区域分布来看,华东地区(78个)、西南地区(47个)、西北地区(35个)获评位列三甲,华中地区(33个)、华南地区(29个)、东北地区(28个)、华北地区(26个)获得了剩余 116个席位。从具体省份来看,浙江、江苏、山东(各15个)并列第一。
截止目前,已有403个小镇获评国家级特色小镇,按政策计划,预计未来两年将有年均300个国家级特色小镇获评。
图 – 住建部第二批特色小镇分布情况
图 – 住建部第一批、第二批特色小镇整体分布情况
二、风向哪里吹?--第二批全国特色小镇评审意见梳理
2.1、整治环境、聚焦特色产业、产镇融合、生态保护、产业链延伸为五大热词
图 – 专家组对第二批全国特色小镇的评审意见整理分类计数
(1)整治环境 -- 生态保护
整治环境--生态保护,这组词在总计906个评审意见标签中共被提及146次,提及次数位列第一。整治环境建议由于小镇地处市郊或较为偏远的农村地区,在我国农村环境存在普遍“脏乱差”的大背景下,部分小镇因居民建筑、工业、小镇开发等原因产生了大量的垃圾散落与污染等使得环境问题雪上加霜,较为典型评语有“整治镇区、村庄环境,提升整体风貌”(重庆大观)、“加强镇域村庄环境整治,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河北铜冶)等。生态保护建议则目光更为长远,开发小镇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更要做好生态平衡,对可能牺牲环境而谋取经济效益的行为专家组均亮起了红灯,较为典型的案例有“审慎引入工业项目”(四川驷马),“严禁挖山填湖、破坏水系”(上海东平)等。
(2)聚焦特色产业--产业链延伸
聚焦特色产业--产业链延伸,这组词共计提及120次,提及次数位列第二。产业作为特色小镇开发的核心,特色产业的选择、导入与培育,是特色小镇开发成功推进的关键和最大的难题。许多小镇在选择发展特色的道路上摇摆不定或以多为优,缺乏对产业的做深做精的聚焦意识,把“互联网电商”、“文化旅游”、“科普教育”等概念简单拼凑叠加,使得小镇产业发展规划出现“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情况。较为典型的评语包括“聚焦特色产业门类,避免过大过全”等。在聚集特色产业的前提下,再进行在产业链上延伸,从而起到降低成本,提高收益的作用方符合经济学原理。
(3)产镇融合
产镇融合共被提及54次。特色小镇,重在特色产业,产镇融合是小镇开发的前提条件,生搬硬套、盲目跟风进行特色小镇开发并不可取。为了避免特色小镇统一模式化,在第二次特色小镇评选中专家评审意见共计54次提及“产镇融合”概念,明确指出“落实‘产镇融合’的发展策略,培育专业的小城镇运营主体”的评审意见,为突出地方特色及小镇多元化提出了先决条件。
2.2、 避免房地产化、创新机制体制、区位协调为三大亮点
(1)避免房地产化
避免房地产化共被提及28次。脱虚入实,发展实体产业是整体特色小镇战略的根本。在第二次国家级特色小镇的评选中在特色小镇评选过程中曾多次发文指出警惕小镇地产化的问题,对特色小镇的发展提出要求:重视培育产业而非地产。
(2)创新机制体制
创新机制体制共被提及17次。以小镇发展为要务,用体制机制创新确保小镇发展,增多小镇内部对产业的支持。
(3)区位协调
区位协调共被提及15次。在开发小镇的过程中,会出现小镇现有格局无法容纳小镇产业发展,使得小镇需要新建区域以支持相关产业发展,由此产生了新建区域与原有区域协调发展的诉求。如何让小镇的旧区与新区协同发展,如何处理好小镇旧貌与产业发展协同的问题,这都是特色小镇发展待解命题。
2.3、 关键概念的地域分布情况
注:下列分布图中均为比例数据,已去除各省市特色小镇名额分配因素。
(一)加强环境整治
图 - 加强整治环境
环境问题作为小镇的通病,整治环境概念在全国小镇都有提及,其中以部分内蒙,辽宁为代表的东北地区以及华南地区最为明显。其主要原因有,东北地区产业结构相对落后,重工业产业集群较为集中,因此环境、生态问题较为严峻。而华南部分地区过往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高速发展,也使得区位中特色小镇环境治理的问题尤为严重。
(二)加强特色产业培育
图 - 特色产业培育
特色产业培育概念主要集中在四川,海南等旅游特色鲜明的省份。这部分地区往往过于依赖旅游产业发展,而缺乏其他相关特色产业,因此需要加重其他特色产业的培育,避免单一的旅游产业结构。
(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图 - 加强基础设施
加强基础设施作为建设特色小镇的基础,主要集中于西北及华北等经济不发达地区。可见由于该类地区特色小镇的发展难以跟上整体开发的步伐,需要在基础设施方面投入大量的资源以保证特色小镇正常运营,形成小镇产业。
(四)避免房地产化
图 - 避免房地产化
上海,北京等地作为一线城市,房地产开发较多,小镇开发要避免房地产化,从而保证地产的合理调控。而河北和河南作为人口大省,房地产需求旺盛,小镇建设需要避免房地产化以防止行业产业一定的泡沫。
三、评审意见对小镇运营开发的启示
观点一:房地产开发为小镇高压线
第二次全国特色小镇评选中,对于房地产概念小镇采取一票否决制,在过程中发文明确反对房地产小镇。在列入最终入选名单中的邯郸市肥乡区天台山镇、锦州市北镇市沟帮子镇等,都被明确要求“严格控制房地产项目比例、防止过度房地产化、避免破坏小镇原有风貌” 。
在房地产项目在被高压受限的情况下,小镇运营商如何平衡好运营现金流,使得企业不会因为某一个小镇占用过量资源使得后期其他小镇开发失去支持;如何在项目规划中如何确保合适的度,使得规划能够接受均为待解问题。在这里笔者认为,获取大城市市郊小镇中的城市更新项目,一为小镇居民造福,二为运营商现金流平衡,城市更新或为较易被接受的方案。
观点二:规划先于财力,小镇发展方案尤为重要
本次第二批全国特色小镇专家评审意见汇集着国家对特色小镇发展的期许,未来小镇运营商如何更好的满足政府端的需求将成为获取特色小镇开发权的关键。在上海地区已有相关政策提出“带方案招拍挂”等,获取小镇运营权方案将尤为重要。
观点三:运营小镇不是简单的造小镇,靠小镇,吃小镇过程,小镇运营商需要为小镇带来资源
在本次评审意见中关于产业有“聚焦特色产业、产业链延伸、产业结构升级、产业集聚、产业协调”等超过10组关于产业运营的关键词。小镇运营商作为产业的直接运营者,如果仅做基础建设,简单招商引资以期产业发展升级、或政府部门对产业做进一步指导。这样的想法在资金端或难以实现预期投资回报,于下一步发展政府端也必将对开发方案加强审核带来不必要的周期。与之相反,如果能有更好的资源注入到已有项目中,打造出一个标杆性项目,将对企业未来项目发展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