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汇成(北京)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官网

中国城市更新中工业遗产的文化重塑

摘要:城市更新的概念最初在1954年由美国艾森豪威尔成立的顾问委员会提出;1958年在荷兰海牙召开的城市更新第一次研讨会上,认为对土地利用的形态或地域地区的改善、大规模都市计划事业的实施已形成舒适的生活与美丽的市容等。

一、城市更新

(一)城市更新的定义

城市更新(City Renewal)的定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上说,城市更新涵盖了西欧国家在二战以后至今的所有城市建设形态,其中包括城市重建、城市复苏、城市更新、城市再开发、城市再生、城市复兴、城市改造、旧区改建、旧城整治等。狭义上理解,则特指上世纪70年代以解决内城衰退问题,而采取的城市发展手段。

城市更新的概念最初在1954年由美国艾森豪威尔成立的顾问委员会提出;1958年在荷兰海牙召开的城市更新第一次研讨会上,认为对土地利用的形态或地域地区的改善、大规模都市计划事业的实施已形成舒适的生活与美丽的市容等。

具体而言,城市更新是一种将城市中已经不适应现代化城市社会生活的地区作必要的、有计划的改建活动,并已实现了由单纯的物质更新转变为社会、 经济、文化和环境等的全面更新阶段。

(二)城市更新在我国的必要性

城市是一个不断经历新陈代谢过程的生命体,建设与改造一直是城市发展并行不悖的两大主题。学者认为,经历了以新城快速发展、城市规模化扩张为特点的城市化阶段之后,我国城市发展的重点逐步过渡到了以存量资产的优化与改造为主的时期,即城市更新时期。这一时期新的发展模式对于城市土地开发及物业空间的精细化运营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城市更新的目的,是对城市中某一衰落的区域进行拆迁、改造、投资和建设,以全新的城市功能替换功能性衰败的物质空间,使之重新发展和繁荣。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对建筑物等硬件的改造;二是对各种生态环境、空间环境、文化环境、视觉环境、游憩环境等的改造与延续。更新的方式则分为再开发、整治改善及保护。

近年来的资料显示,在我国不少城市,与城市新区的迅猛发展相比,城中片区发展明显滞后,设施老化、业态衰退、交通拥挤、传统风貌特色消退等一系列问题凸显。同时,很多“有历史”的城市,其建设也面临着如何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挑战。越来越多人意识到,加快实施城市有机更新已成为盘活资源、改善民生、保护生态文化等的关键。

随着我国经济和城镇化不断发展,当前以城中村或棚户区,以及工业遗址的改造利用越来越成为我国城市更新的工作重点。

二、德国鲁尔区工业遗产文化重塑案例

在全球化、信息化和通信技术创新的时代,老工业城市、地区在应对结构转变方面面临着严峻挑战。曾经繁荣的老工业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起经历传统产业衰退、煤矿与钢铁厂关闭(如美国匹兹堡、德国鲁尔区等)、汽车制造业萧条(如美国底特律)以及港口地位被新物流技术取代等阵痛阶段。

老工业区必须应对不断恶化的工业城市景观以及其带来的负面形象与影响。尽管政府、公众、企业等全社会主体纷纷为改变现状做出巨大努力,但是现代工业和服务业更倾向于布局在面貌更好、宜居标准更高的地区,而老工业区因大片恶劣的工业宗地而无人问津。由此,世界范围内老工业区纷纷走向产业转型、环境整治、城市更新的道路,如德国鲁尔区、英国纽卡斯尔和伯明翰等。

鲁尔区是德国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的重要城市集聚区,人口约为500万,面积为4435平方公里,共有11个市郡。从19世纪末至“二战”后第一个十年,由于煤炭开采、钢铁生产和相关产业的蓬勃发展,鲁尔区成为德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工业的心脏。然而,到了20世纪60年代,随着钢铁产业在全球受到来自发展中国家的冲击,鲁尔区逐步开始出现经济衰退的迹象。

在过去的半个世纪中,鲁尔区一直在努力改善由于产业结构变化而引发的负面影响。预计到2020年,鲁尔区内历史百年的采煤产业将结束,将只有钢铁厂仍将依靠从巴西、澳大利亚等地进口的铁矿石和煤炭继续生产优质钢材。

(一)IBA公园为起步

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德国城市规划部部长克里斯托弗针对鲁尔区最弱势地区——埃姆舍区域推出了国际建筑展(IBA)。IBA并不是简单地展示当地建筑,而更多是展示一系列可展示的有益于新的城市发展的建设改造方法、方式和设施。埃姆舍IBA公园既为鲁尔区建立了一个新的形象和身份,也保留了当地传统文化(即保留现存的工业遗址,并重建工业厂房以备日后所需)。

IBA公园建设过程中,克里斯托弗做了一个重要决定:重新处理老工业区时,必须停止对废弃工业结构的进一步拆除,并将它们列为重要历史文化遗迹。显然这项决定受到了来自个别企业的质疑,其主要原因在于这项决定将影响到这些企业在房地产开发中的效益。

(二)各级政府部门积极响应

地方层面上专门成立了IBA执行机构,成功保护了鲁尔区的重要工业遗址,尽管它的权限和行动并不能够合法地覆盖所有包括交通、教育和经济发展在内的重要的政策领域。

州政府在了解已设置机构存在的规避内部风险的管理文化后,决定建立一个新的小型机构来管理IBA项目,该机构招募了为数不多的有能力的专业人员,成立了来自国家部门及地方政府的代表们组成的监督委员会,同时机构作为国家与地方的桥梁,仅仅具有协调功能,并接下和下发来自单一国家部委的预算。

在国家层面上,国家财产基金为某些不受某些企业欢迎的决策实施铺就道路,使得地方政府能够收购其行政边界范围内的工业宗地。

(三)IBA公园为基础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基于IBA公园,周边的传统工业遗址得以保留,并进行相应的现代化改造。这为文化产业和文化活动提供了具有当地特色且租金相对低廉的场所。IBA公园项目激发的文化类重要项目如下:

波鸿市的钢铁厂被重建为音乐会和戏剧表演活动中心。它建于2002年,是鲁尔区三届三年展节目的主要演出地点。

杜伊斯堡内港北重建为集办公、文化娱乐和居住为一体的多功能中心;此外,市内闲置的钢架被改造成一个供公众休闲娱乐的公园。

一个巨大的储气罐被改建成瞭望塔和用来进行特殊展览的展示空间。并于19992014年期间,保加利亚籍美国艺术家克里斯托和其妻子用这一构筑物举办了大型展览。

对于区内可进行现代化改造的厂房,加以利用。建设一批具有一定特色的以及符合文化创意产业实际需求的办公空间,促进文化产业企业、艺术家等进驻。

三、中国工业遗产文化重塑建议

中国在建国以来工业化进程持续加快。尤其在改革开放以后,基于进出口贸易、工业园区模式发展、接受国外产业转移等多方面的举措,加之国内当时廉价的土地租金和劳动力,在我国东部发达地区迅速完成了工业化,逐步走向了工业化中期,甚至工业化后期。

当前,以东北地区的重工业衰退、北上广深等城市腾笼换鸟的情况下,工业遗产处置问题成为了这些地区在城市管理、城市发展、城市规划等一系列工作当中的重大问题。

基于对鲁尔区工业遗产的文化重塑案例中,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的结论或建议。

(一)对本地工业资源进行保护

当前国内掀起的城市改造浪潮主要是基于“拆”一字进行,由此许多具有一定文化积淀的建筑或建筑群遭到了破坏,尤其是工业遗址。然而在文化重塑的进程当中,当地文化的挖掘始终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倘若不能植根于地方文化传统和潜能,并在原工业环境当中注入新的文化要素和内涵,那么文化重塑项目职能停留在肤浅及单一的水平上。

因此对工业遗址的保护与现代化改造应当成为工业文化重塑或再利用的第一步。进而通过开放的社区文化与新文化内涵和要素的注入,让其富有新的文化意义、活力。

(二)文化重塑工作需要详细计划,循序渐进

工业遗产的文化重塑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而非建成项目。考虑到这一过程的复杂性,以及在公共规划和决策当中很多利益相关方的需求。

在整个文化重塑工作的前期,由政府牵头,对工作进行详细的战略部署,包括对工业遗址保护区域范围、保护对象、改造标准、文化创意产业用地空间、公共服务和使用空间等的决策和规划。

在建设过程当中,需要尊重文化资源转化、挖掘等一系列发展的规律,切忌“拍脑袋”决策,并对已有规划和决策循序推进。

产业发展当中需要着手培育当地文化产业和公共文化服务,推动社区文化、新文化内涵等的发展。基于文化产业和公共文化服务的发展和培育推动旅游消费。需要注意的是文化产业和文化消费并不是简单的旅游消费和旅游业,而是内生性的发展过程,是对当地注入新文化内涵和要素的过程。

(三)“公”与“私”的合作

文化项目具有双面性,即公共服务的公众性和经济盈利的商业性。因此工业遗产文化重塑当中也存在如此的性质。这两个性质的叠加,使得工业遗产文化重塑工作变得复杂,需要处理好公与私的关系。

因此,在工业遗产文化重塑的过程当中,需要考虑到三方角色。

第一是政府。政府层面由于其职能和权限,且了解符合项目处理要求的管理内容,需要主动为工业遗产文化重塑工作开路,从而使得文化项目符合公众服务要求。即设定工业遗址保护方案,并规范好工业遗址改善过程当中的一系列工作;再者便需要通过对房地产行业的规范工作,以免房地产企业由于土地争夺和利益追逐,而对工业遗址做不合宜的改造,或对土地租金的盲目推高;作为保障,政府应当为打造文化项目设定转向资金,使得项目的发展过程当中获得来自地方政府财政预算的必要补助。

第二是企业。企业在项目融资和市场规模拓展方面具有丰富经验和知识储备,因此在工业遗产文化重塑项目中需要起到市场开发、项目建设、资本市场运作以及项目推广的功能,以增加文化项目的经济功能与经济效益。

第三是公众。公众作为文化项目的市场主体,需要在项目策划、规划当中积极参与,从而使得文化项目建设成果尽可能符合市场需求,以及公众期待。

[ 返回顶部 ] [ 关闭窗口 ]       来源:中经汇成(北京)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中国产业规划网

产业规划

园区规划

空间规划

招商策划



项目评估

商业地产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