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发展,不仅能激活农村资源要素,带来新的就业机会和经济收入来源,而且能促进农业发展在市场、组织等多方面的现代化,带动农村基础设施和生活环境的改善,从而推动更多人才、技术、资本等资源要素向农村汇聚,如农民工、高校毕业生和退役士兵等各类人员返乡下乡创业,实现良性循环。所以有观点说,乡村旅游在精准扶贫中具有独特优势,是帮助农民脱贫致富的利器。
不错,从世界发达国家经验来看,许多欧洲国家在乡村逐渐衰落后,转而发展旅游业。确实有许多“老少边穷”地区,靠发展旅游业实现了经济社会的全面转型,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
可是,不错,你或许就不是那“许多”当中的一个。边缘地区的旅游开发行动,并没有特别大的动力支撑,根据距离衰减效应,通常都是接近主要需求市场的旅游目的地占优势。因此,待开发的旅游目的地也有等级差异,如忽视这点,仍试图把旅游业描绘成能拉动经济、提供就业的产业,往往无法理智的对待其后可能面临的众多挑战。
美丽乡村是重振乡村力量,是要建立一个有活力的乡村社区,可将旅游业视为地区重建的灵丹妙言,就非常危险了。大众旅游对应旅游业的“大批量生产”。在旅游业领域中,遍布全国各旅游目的地和度假区的专业化团体旅游,正是“大批量生产”特色小镇、美丽乡村。
“大批量生产”,意味着忽略灵活式和反思式的生产模式,意味着失去创新型生产和知识型的生产模式。在万里长城这一超级IP,都没有产生热卖的文创品的当下,你怎么能指望你的乡村,能产生多少非同质化的东西出来?你能指望谁,给你带来源源不断的客流?
再者,旅游开发意味着地方商业化。开发者和本地参与者利益不同,势必引发争议。即便“全域旅游”这一概念被提出,仍然不能从根本解决旅游开发和当地社区发展之间的关系。有人说袁家村,袁家村的成功,是袁家村脱贫致富苦思冥想之后的办法,人家的初衷不是打造商业化的旅游目的地。如果你的乡村,是为发展旅游目的地而开展旅游,走房地产拿地、拆迁、驱逐的路子,那就大错特错了。袁家村发动全员的力量大众创业,怎么你来了我们这里搞旅游,还要把我们赶出去呢?
为什么大家热衷于旅游开发,因为有资源和没有资源,都可以做旅游。比如,新西兰旅游人类学专家科林•比姆曾经说过:“一个地方的独特之处就是这个地方的主要财富,你们的首要任务就是保护好这些财富。如果你们有山有河,那么让它们永远干干净净、绿油油的;如果你们有独特的建筑,那么就让它们永远保持古雅的模样;如果你们有独特的音乐、歌谣或舞蹈,那么就保护它们,并熏陶他人”。
但是呢,随着人类智慧的增长,没有资源照样做旅游。比如,将某地指定为国家级森林公园,就是创造了一个强有力的标记,能够吸引游客前来游览。同样,获得世界遗产称号也表明该地区能够引起全球市场的兴趣,因此,获此殊荣的旅游目的地便赋予了独特性,可能有助于克服由于远离需求市场而带来的不便和成本高昂的问题。
可是,旅游开发千差万别,没有任何一例可以复制,北京和张家口的海底捞可能都会爆满,可杭州和九寨沟的宋城演艺收益却相差甚远,在无中生有的宽泛概念下,必然存在着一五一十的严格实质限制。
比如,在交通不便的原生态村庄,没有素质良好的接待人员,没有条件尚可的乡居民宿,没有乡野特色抑或大众口味的餐饮、娱乐、购物等设施,缺乏乡村旅游便利性的保证,必将导致游客的满意度下降。
还在持续发酵的雪乡事假,将旅游人才的培养提升到了一个重要高度,乡村旅游发展对各层次人才的需求量极大,但从目前产业需求和人才培养现状来看,乡村旅游的人才从业人数素质较低,人员缺乏专业、系统的培训,旅游培训没有真正进入农村。这是限制乡村旅游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