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汇成(北京)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官网

乡村旅游与文化旅游综合体的发展前景及开发模式

摘要:乡村旅游与文化旅游综合体是以文化软实力为核心竞争力的开发模式,是用文化引领规划、建筑设计、园林景观、营销体系、物业服务等的系统工程;是以“文化和生活方式”为核心,用文化旅游提升价值。

      乡村旅游与文化旅游综合体是以文化软实力为核心竞争力的开发模式,是用文化引领规划、建筑设计、园林景观、营销体系、物业服务等的系统工程;是以“文化和生活方式”为核心,用文化旅游提升价值。

乡村旅游与文化旅游综合体发展的主流趋势

      乡村旅游与文化旅游综合体未来发展趋势有五个方面,分别是:

  • 旅居一体,新型生活方式成为主流;
  • 文化振兴,文化创意特征日益明显;
  • 市场细化,产品走向多元发展格局;
  • 三重助力,新型旅游模式前景广阔;
  • 多方关注,大型企业成为开发主力。

      从人口增长的速度来看,近年来,大城市人口增长迅猛,1000万人口以上的超级城市已有10多个,北京、上海等城市常住人口已超过2000万。多数大城市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土地、水、能源、交通、环境等领域的问题,个别城市甚至出现难以为继的严重局面。人口增长过快同时也造成社会竞争的激烈,工作压力过大、情绪持续紧张,使人们越发想要逃离城市,投入舒适、放松的环境中。创意旅游综合体是人们身心需求的必然产物。

      从人口结构的变化来看,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显示,2001年到2020年是我国人口快速老龄化阶段。我国将平均每年增加586万老年人口,年平均增速达到3.28%,是全国总人口平均增速的近5倍。到2020年,老年人口将达到2.48亿,老龄化水平将达到17.17%。按照联合国规定的标准,我国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市场已经成为一个庞大的市场,并且旅游作为一种社会化的活动,也日益成为老年人的主要休闲方式。创意旅游综合体产品休闲化、环境景区化的特征将使综合体成为老年人的生活首选。

      从投资意向的转变来看,传统投资领域、生产领域已基本饱和,特别是传统房地产开发领域机会越来越少,住宅市场成熟期已基本到来,投资商的资金开始物色新的领域。创意旅游综合体是国家大力推进旅游业发展,人们消费意识形态生活化、休闲化双重背景下的产物,是迎合国家政策的“阳光工程”,符合市场规律,必将成为投资者开发的热土。从以上三重视角正视创意旅游综合体的发展前景,可以说前途光明,发展潜力巨大。

      伴随着中国步入休闲时代,旅游消费模式也在发生着变化,即:由传统的景点观赏为目的的“观光游”向休闲消费、时间消费、度假居住为目的的“休闲旅游、度假旅游模式”转换。在这种模式下,人们对于旅游消费的需求将逐步倾向于“景区的环境”+“城市的设施”并存的模式。也就是说,人们向往一种“旅游在景区,生活在社区”旅居功能一体化的全新生活方式。

      从居民生活方式转变的阶段来看,处于中国城市化高潮阶段,大量居民涌入市区,步入了城居生活时代。随着城市人口压力不断增加、城市资源逐步稀缺,城市空间趋于狭窄、城市环境越发恶化,人们开始逃离城市的压力和氛围,急迫需要一个缓解压力、释放身心的生活空间,郊区生活时代到来。郊区生活虽然拥有了优越的环境,但城中工作、郊区生活的长距离往返局面,无形中增加了人们每日的时间成本。随着我国逐步进入后工业化时代,会议集群、休闲商业集群、文化创意集群等服务业新兴产业开始外移,未来在远离城区的区域将形成环境优越、配套完善的,既宜居又宜业的区域。旅居模式呼之欲出,旅居生活将成为时尚。

      旅居生活方式将以舒适放松的生态环境为基础,注重旅游休闲度假功能的构建,注重景观小品、园林格局、建筑风格、居住设施的设计,注重教育、医疗、购物等生活功能场所的配置。是中国休闲度假旅游由城郊型旅游目的地向更高消费层级迈进的核心支撑,也是未来创意旅游综合体发展的核心价值所在。2000年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中,首次提出文化产业的概念。

      文化产业的振兴、政务市场的繁荣、老龄化进程加快、健康关注度的提高等因素,也致使商务旅游、养生旅游、运动旅游、文化旅游专项市场群体和产品日益繁荣,温泉度假区、运动基地、养生地产、文化旅游园区等项目也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迅猛。说明市场的进一步细化要求每个旅游综合体必须结合自身特征有所侧重的进行专项产品的精准包装。

      重点突出、产品多元将是乡村旅游综合体对应市场需求变化的必然趋势,在土地和金融政策的双重打压下,传统房地产发展空间和利润空间将越来越小。乡村旅游综合体将成为更多开发企业投资的热点。

一、乡村旅游与文化旅游综合体发展的走向

      以文化旅游为产业核心推动城镇化的实践,这种模式并不仅仅是它在推动城镇化方面的独到作用,更关键的是在打造文化旅游综合体的过程中,能够使当地居民的增收致富、使投资者的丰厚回报、让生态环境的优化整合、让周边产业的协同发展、让政府部门的战略意图得到实施,使各方面的需求进行统筹兼顾,实现多方共赢。文化旅游综合体模式下的城镇化是实现“人文环境优秀、自然生态优异、产业发展优良、居民生活优越的全面城镇化”的绝佳途径。

      中国各地的乡村旅游开发以农业观光和休闲农业为主,目前正向以观光、考察、学习、参与、康体、休闲、度假、娱乐等为一体的综合型方向发展,其中国内游客参与率和回游率比较高的乡村旅游项目是以“住农家屋、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享农家乐”为内容的民俗风情旅游;以收获各种农产品为主要内容的务农采摘旅游和以民间传统节庆活动为内容的乡村节庆旅游等几个方面。

      乡村旅游的迅速发展,逐渐呈现出产业的规模化和产品的多样化。国外一些与乡村旅游相关的旅游主要有:Agrotourism(农业旅游)、Farm Tourism (农庄旅游)、Green Tourism(绿色旅游)、Village Tourism(一般指偏远乡村的传统文化和民俗文化旅游)和Peripheral Area Tourism(外围区域的旅游) 等。

      综合国内乡村旅游的现状和其它学者的研究成果,乡村旅游基本类型归纳为以下几类:

  1. 以绿色景观和田园风光为主题的观光型乡村旅游。
  2. 以农庄或农场旅游为主,包括休闲农庄,观光果园,茶园、花园,休闲渔场,农业教育园,农业科普示范园等,体现休闲、娱乐和增长见识为主题乡村旅游。
  3. 以乡村民俗、乡村民族风情以及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民俗文化、民族文化及乡土文化为主题的乡村旅游。
  4. 以康体疗养和健身娱乐为主题的康乐型乡村旅游。

二、乡村旅游与文化旅游综合体市场未来发展趋势

      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快城乡经济统筹发展、实现产业联动和以城带乡的重要途径,对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统筹城乡发展、增加农民就业机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满足游客旅游文化消费需求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科学保护和合理开发各类乡村风光,宣传文化和生活吸引,开展乡村观光、休闲、度假和体验性旅游活动,对进一步保护生态环境和弘扬民族文化,丰富和优化我国旅游产品结构、产业结构、区域结构和市场结构都将发挥积极的作用。文化旅游综合体它不沿袭“城市效率优先”的传统原则打造新的“巨无霸”,而是秉持一种“愉悦生活”的观念,营造一个生态、人文、经济、生活等各个要素均衡配置,大多数人买得起房子、并能在此享受舒适生活的“轻城市”。

1、发展方向

      乡村旅游必须沿着与文化旅游紧密结合的方向发展,明确这一发展方向是使之规范化、健康、高速发展的根本保证。文化因素本来就是乡村旅游得以兴起的根基。乡村旅游开展所依托的资源,不是先人遗留下来的、死气沉沉的、被称作凝固乐章的静景观,不是靠恢复、模仿而再现的历史场景,不是失去原有自然环境的高度浓缩在有限空间中的民俗风情,而是世代伴随人类繁衍、进化,充满生气与兴旺景象的能将游人融于其中的环境、氛围和活动。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给我们指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即,只有贴近自然的才是永久属于人类的。生态旅游、文化旅游正是这一传统哲学思想在旅游业发展方向上的体现。

2、发展目标

      通过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形成种类丰富、档次适中的乡村旅游产品体系;把乡村旅游业培育发展成为繁荣和壮大我国农村经济的特色优势产业;把乡村旅游业发展成为旅游业新的主要力量;通过发展乡村旅游业着实启动乡村旅游消费市场,形成的社会消费热点。最终,把广大乡村建设发展成为国内旅游的重要目的地和客源输出地,建成统筹城乡的国民旅游消费大市场。推进我国乡村旅游实现消费大众化、产品特色化、发展产业化、服务规范化、效益多元化发展。

3、工作目标

      因地制宜,与文化旅游相结合,大力开发体验性、知识性农业旅游项目,挖掘文化内涵观光农业是一种文化性很强的产业,发展农业旅游不能只以田园风光、农事活动等作为吸引物,必须发掘农村文化中丰富的内涵,做到文化、乡情、景观三者的和谐统一。如果说文化是“根”,乡情是“叶”,那么景观则是产经视点“花”。有文化内涵的产品将是21世纪旅游产品的基本特色,只有在内容和形式上充分体现出与城市生活不同的文化特色和民族色彩,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才能最大限度的激发旅游者需求动机。

乡村旅游与文化旅游综合体的开发盈利模式

      在乡村旅游与文化旅游综合体开发中,要按照全面创新的战略要求,用新的思维认识、开发和管理乡村旅游与文化旅游综合体。

一、乡村旅游与文化旅游综合体开发模式

1、乡村旅游开发要与其它旅游开发相结合

      乡村旅游不能理解为是一种纯粹的农业资源开发,而要与区域内其它旅游资源和旅游景点的开发结合起来,借助已有旅游景点的吸引力,争取客源,以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格局。

2、与农村扶贫相结合

      开发乡村旅游可增加旅游就业机会,可以从一定程度上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问题,缓解农村剩余劳动力对城市的压力。

3、乡村旅游开发要与小城镇建设相结合

      乡村旅游开发要与小城镇建设相结合,小城镇的建设要按旅游城镇的风貌进行控制,使小城镇本身就成为旅游吸引物之一,也可以依托小城镇发展乡镇企业、旅游商业,如农副产品的深加工、旅游纪念品的生产等。

4、与资源保护和打造生态个性相结合

      在乡村旅游开发中要注意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协调的问题,防止旅游开发造成环境污染和资源破坏,加强与生态资源的有机结合,坚持在旅游资源开发中“保护第一,开发第二”的原则,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二、乡村旅游与文化旅游综合体项目管理模式

      旅游产品的提供要得到当地社区各个部门及政策法律环境的支持,只有政府运用行政手段、法律手段及社会手段,去引导、指导旅游企业健康正常的经营,才能真正实现景区的全面持续发展。因此必须充分利用市场机制,积极探索旅游景区经营管理的新模式。

1、国家直接经营管理

      国家直接经营管理模式就是国家集旅游景区的所有者和经营者于一身,景区的管理、保护和开发经费由国家财政承担,景区的门票及其他旅游项目由国家定价(一般定价很低),收入上缴国家。这种模式在市场机制不完善的条件下发挥了积极作用,在保护遗产、体现社会公共利益、资源整合等方面表现的尤为突出。在同一景区内,建设、文物、林业、水利等多个部门插手管理,严重阻碍了旅游景区的健康发展。这种模式导致资源得不到有效配置,其经济价值得不到应有的体现。严重阻碍了旅游景区的健康发展。在专业性或公益性强的景区(景点)。严格控制旅游的过度开发,保护自然文化遗产。

2、市场化经营管理模式

      市场化经营管理模式就是将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真正把风景区作为一项产业来对待,将其作为独立的主体推向市场。存在的市场化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以项目的形式招商引资,由多个投资主体进入景区行使经营权;另一种方式是垄断经营权,以一家作为投资主体,进行垄断经营。

      但也要认识到,旅游业是以持续为目标,需要将经济、和环境效益结合起来考虑,而企业经营者往往只注重经济效益,而忽视社会、环境效益。

三、乡村旅游与文化旅游综合体:传统民俗文化+旅游地产

      深入挖掘项目所在地的传统文化内涵,并选取一些代表性的建筑元素和风貌通过传统生活空间的场景再现、历史建筑风格的复原、地方民俗活动的举办、地方传统商铺的引入等手段,使游客具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满足了游客对于传统文化的向往和追求。同时,配套高端住宅、酒店、商业、会所等设施,满足某些高端游客的居住、娱乐和休闲消费的需求,实现项目的开发收益。

典型案例——成都芙蓉古城

      芙蓉古城位于成都西郊青羊界,占地50万平方米,总体投资逾3亿元。芙蓉古城以川西民居为主,同时融入江苏民居、云南民居、唐风建筑等中国传统建筑精髓而成,由四合院型的建筑群组成。集川西民居之灵气、巴蜀文化之精华、古老成都之淳朴、江南园林之情趣于一身,是中国屈指可数的融居住、旅游、休闲度假、投资于一体的大型复合式旅游地产项目。

      项目由川西民居宣华园、苏州民居沧浪园、云南民居拓东园、唐风民居玉溪园、独立宅院紫宸园五个组团构成,住宅均为2~3层仿传统民居的四合院与独立宅院,建筑外观典雅美观,各种文化特色鲜明的建筑符号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神韵。老成都传统的饮食文化、童趣文化、天府街市文化、茶文化、水文化、民俗文化在这里被演绎得淋漓尽致,而芙蓉古城也因此成为西部最大的生态园林式文化旅游、休闲度假、生态居住社区。

[ 返回顶部 ] [ 关闭窗口 ]       来源:中经汇成(北京)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中国产业规划网

产业规划

园区规划

空间规划

招商策划



项目评估

商业地产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