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汇成(北京)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官网

田园综合体缘起、发展模式及策略探究!

摘要:田园综合体是目前我国乡村转型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 亦是保留乡村特性的重要表现形式, 文章首先对田园综合体概念以及相关政策进行梳理归纳, 分析其价值内涵;其次在整体上把握现阶段乡村旅游的发展态势, 总结出田园综合体主要的几种“农业+”发展模式;最后分析当下田园综合体建设的机遇和挑战,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发展策略和建议, 以期为田园特色乡村建设提供参考借鉴。

      田园综合体是目前我国乡村转型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 亦是保留乡村特性的重要表现形式, 文章首先对田园综合体概念以及相关政策进行梳理归纳, 分析其价值内涵;其次在整体上把握现阶段乡村旅游的发展态势, 总结出田园综合体主要的几种“农业+”发展模式;最后分析当下田园综合体建设的机遇和挑战,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发展策略和建议, 以期为田园特色乡村建设提供参考借鉴。

      减小城乡二元差异是我国目前亟待解决的重点问题, 选择可驱动的农村产业带动乡村经济发展, 从而实现在一定程度上弥合城乡间的物质差异和文化差异。其中现代农业和旅游业作为现阶段农村普遍的产业选择, 利用城市要素影响乡村建设发展, 是中国乡村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 也是田园综合体的思考原点。

一、概念及价值解析

1、田园综合体概念

      田园综合体是城乡一体格局下, 顺应农村供给侧结构改革和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一种新型产业发展模式, 其集现代农业、休闲旅游业、田园社区等为一体, 综合发展农村产业, 并利用创新性的思维跨越式地利用农村资产。作为实现田园乡村发展目标的有效途径, 田园综合体概念自2012年由田园东方的创始人张诚首次提出后, 便引起广泛关注和积极响应, 并在无锡市阳山镇实践了第一个田园综合体项目。2016无锡田园东方项目发展模式受到中央农办的高度认可, 2017年“田园综合体”一词被正式写入中央一号文件。

2、田园综合体价值解析

(1)经济价值

      田园综合体是一二三产业相互融合, 农、工、商以及民间组织有机合作的可推广的发展体系。通过引导乡村旅游和促进产业结构多元化来带动乡村建设, 吸引人群走进乡村进行旅游观光、休闲体验、甚至创业居住, 从而促进城乡间的互通与共融。以田园综合体建设为契机, 乡村的产业结构得到符合现代化发展的调整, 文化得以保留, 生态环境受到重视和保护, 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也逐渐完善, 在现实体验中使村民感受到田园综合体建设带来的村庄变化。村庄业态的丰富不断激发乡村活力, 从而吸引外出劳务者回流, 有效解决了劳动力在地就业问题, 这也是减缓村庄“空心化”的有效途径之一。

(2)文化价值

      乡村的历史文化是田园综合体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体现出来的文化价值是田园综合体建设的内核。村庄文化要素在物质层面上包括传统美食、古建古民居、独特自然风貌等, 构成了乡村不同于城市的重要景观, 是发展乡村旅游的重要基础。村庄文化在精神层面上表现为民风民俗、名人轶事等, 是打造田园综合体的核心内容。具象的文化体现作为外生动力提高了乡村的吸引力, 抽象的文化内涵则作为内生因子扩大了乡村的影响力, 既有利于维系乡村亲族纽带, 增加社区的凝聚力和归属感, 又起到了突出和宣传乡村形象的作用。

(3)生态价值

      近年来, 国家政策方面越来越重视村庄的绿色、生态发展, 提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要满足对绿水青山的生态化绿色化需求;应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 加快发展乡村旅游休闲业。田园综合体的建设以最大程度地保留田园风光为出发点, 与政策要求相呼应, 以守住生态绿线为前提, 保障村庄生态环境不受破坏。同时, 激发了村民对乡村景观与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 对内维护村民赖以生存的家园, 对外成为承载城市游客“乡愁”的精神故乡。

二、政策梳理

      在宏观的国家政策层面上, 十三五规划中关于推动城乡协调发展、加快建设美丽宜居乡村中提到, 要加大传统村落和民居、民族特色村镇保护力度, 传承乡村文明, 建设田园牧歌、秀山丽水、和谐幸福的美丽宜居乡村。田园特色的追溯与营造开始成为乡村发展建设的重要议题。2017年2月5日, “田园综合体”发展创新模式写入中央一号文件, 国家将大力支持有条件的乡村建设以农民合作社为主要载体、让农民充分参与和受益, 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 并在全国18个省份开展田园综合体示范点。同年5月, 财政部及农业部先后下发《关于开展田园综合体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及《关于深入推进农业领域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实施意见》, 积极推动了田园综合体的建设和发展。随后田园综合体被列入改革试点, 并于6月26日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印发《关于做好2018年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发展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后, 各地政府全面开展田园综合体项目的申报工作。

      在中观的省市政策层面上, 江苏省率先提出建设田园乡村。江苏省委、省政府对特色田园乡村的内涵做出阐述, “特色”指特色产业、特色生态、特色文化;“田园”指田园风光、田园建筑、田园生活, 最终目标是实现“生态优、村庄美、产业特、农民富、集体强、乡风好”, 田园综合体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最佳载体之一。2017年3月18日, “当代田园乡村建设”研讨会在昆山召开并签署了倡议书, 呼吁各方协同努力、共同推动当代田园乡村建设。同年6月江苏省委相继印发《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建设行动计划》和《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建设试点方案》, 提出省级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创建程序、运作模式、重点任务及保障措施, 并于8月公布了首批特色田园乡村试点阵列。在总结第一批100个乡村试点的建设经验基础上, 于2018年4月19日公布了第二批省级特色田园乡村建设试点村庄, 南京、徐州、常州等10个设区市的25个村庄列入该名单。江苏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坚持试点先行、以点带面原则, 2017-2018年为试点示范阶段, 2018-2020年为试点深化和面上推动阶段。

三、发展模式分析

      田园综合体作为一种经营模式, 有统一的指导原则。针对乡村间的异质性特征, 应强调一部分按照共性内容模块化发展, 另一部分根据实际情况个性化发展, 避免盲目复制和模仿引起同质化竞争和千村一面的出现。因此, 要因地制宜地选择田园综合体的发展模式。现归纳出我国田园综合体探索建设过程中的几种“农业+”发展模式, 应注意在实际建设中各模式并不是孤立存在的, 而是由几种模式相互融合共同组成的。

1、“农业+产业园区”

      该发展模式以乡村在地资源为导向, 以集聚效应为支撑, 强调产业的规模化、园区化, 构建趋于成熟完善的乡村产业体系。既包括立足当地特色资源, 促进农田流转承包和集约利用, 引入先进的农业技术, 发展现代化农业;也包括顺应时代需求, 在村庄原有基础上推动生产集聚, 结合电子商务扩大生产贸易出口, 以点带面起到示范作用;还包括吸引外资入驻, 建设新型产业园区。该模式下的综合体构注重技术创新、人才培养、新品研发、销售渠道的拓展以及经营模式的开发升级、产业结构的调整、产业链的优化等, 属于产业园区代替传统农业的综合体发展模式。

2、“农业+生态观光和休闲体验”

      该模式以乡村自然资源为依托, 强调与旅游业的融合与协作, 注重生态环境的原生性保留和特色保护, 以田野观光和休闲体验为核心, 打造具有外向吸引力的田园综合体。在城市环境质量逐渐下降、城市居民开始向往接近田园、享受自然的大背景下, 优美质朴的田园乡村建设成为大势所趋。位于城市周边的乡村地区发展契机逐渐显现, 但也需权衡人群日益增加的休闲娱乐需求同脆弱的乡村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同时, 增加参与和体验式的农事旅游项目, 使“田园综合体层面”与“游客层面”真正契合。面对千篇一律的农事旅游项目, 应着重提炼乡村的独特风貌要素和文化要素, 从而达到以品质扩大乡村旅游品牌效益的目标。

3、“农业+文化创意”

      该模式下的村庄建设以农业为基础产业, 文化创意产业为主导, 通过乡村生态环境质量的提高、多方资本的引进来打造文化创意式的乡村综合体。该模式下的乡村一般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传奇的神话传说等引人入胜的人文要素, 通过对村庄文化的深度挖掘、选择和解读, 转化为支撑村庄文化旅游发展的特色资源。其中, 村庄文化要素的选择可以是地名来源、古建民居, 也可以是名人轶事、美食特产等, 这些不同于城市景观的文化要素彰显了乡村田园景观的独特性。以当地特色农业为基础, 以民居建筑为底蕴, 将民俗文化作为主要吸引点, 辅以地区传统特色美食, 通过创意民宿、青年创客基地、村史博物馆、民艺展出的打造, 塑造乡村文化载体, 并积极鼓励村民参与, 构建内容丰富乡村旅游新模式。


田园综合体构成图

四、OT分析

1、机遇分析

(1)政策扶持。

      政策颁布是推动田园综合体和特色田园乡村建设的重要助力, 形成自上而下积极主动促进田园乡村发展的高效机制。由政府牵头, 以点带面地进行规划部署, 以优惠政策吸引外来资本, 并鼓励村民等多方共同参与建设。

(2)产业转型需要。

      我国目前正处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背景下, 产业转型是发展需要, 亦是必经之路。乡村需紧跟发展潮流、遵循发展规律, 在保障基本农业红线的前提下, 扩大乡村二、三产业比例及影响力, 田园综合体则成为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之一, 保留乡村特性的同时推动了乡村产业多元。

(3)生活方式转变。

      随着人们“回归乡土”的愿景升级, 越来越多的都市人选择前往周边开发条件较好的乡村休闲旅游。观光农业、体验农事等诸多项目在村庄展开, 田园综合体便是集生产、生态、生活为一体, 满足人们休闲娱乐需求的乡村旅游发展新模式。

2、挑战分析

      在田园特色乡村建设中, 发展田园综合体的挑战与机遇并存。

(1)田园综合体尚处于探索阶段。其涉及多方力量的协调与整合, 对于建设主体乡镇而言, 从市、区、镇到行政村和自然村, 各筹建部门均投入极大的人力、物力, 但综合体建设作为一个专业性较强的工程,各乡镇要与专业团队相协调, 专业乡村规划师队伍的缺乏形成田园综合体建设的一大挑战。

(2)自田园综合体提出后, 各地积极开展建设, 追求工程速度的同时忽略了乡村在地特色的深究和挖掘, 难免出现各村建成环境千篇一律的状况, 面对市场竞争性, 如何引导乡村可持续发展成为各地政府及开发单位亟待思考的议题。

(3)田园综合体的建设主体除政府和开发商外, 村民也起到关键作用, 无论是在前期开发建议, 还是中期配合或是后期参与发展中。但目前仍有部分地区村民缺乏乡村多元发展意识, 造成乡村转型升级的困难, 因此需要引导村民转变固有意识, 逐渐提高村民的生活质量并增强村庄归属感。

五、发展策略及建议

1、注重乡村规划制定与实施

      我国村庄旅游在开发建设过程中易呈现“大规模扩张, 低水平发展”的形势, 由于缺乏优质的规划团队和宏观调控, 以及精确的村庄定位和市场营销战略, 乡村建设普遍出现生态环境破坏, 土地非农化、人工化痕迹明显、特色缺失等问题。故田园综合体建设要注重规划团队的优化, 规划方案的制定要在充分调研村庄原始形态、住房结构以及村民生产生活习惯的基础上, 综合考虑村民利益, 整体协调政府、开发商及村民间的矛盾。其次, 田园综合体作为一个复杂的产业系统, 还需制定合理的管理运营方法, 需相关权威部门对其进行系统的评估和把控, 方可实施。为保证规划实施的有效性和动态性, 应建立实施评价体系, 及时将实施中出现的问题反馈至上一层, 对规划制定作出合理调整, 以保障乡村的健康化发展。

2、加强田园景观维护

      田园包括“田地”和“苗圃”, 是乡村地区人们为满足自身生产生活需要, 在生产、劳作过程中不断改造自然, 适应自然而形成的田园景象, 是农业文明的生动展现。维护田园景观不是单纯地保护自然环境, 而是在传统景观保护的基础上, 对乡村资源的整合和合理、高效利用。现阶段, 乡村发展模式普遍粗放低效, 漠视生态环境治理, 而大批青年外出务工又使得农田空置, 乡村绿地空间缺乏维护, 田园风光逐渐消失。因而村庄建设要积极引入景观规划的设计方法, 全面融入环境保护、生态优先的理念和原则。凸显出乡村异于城市的独特风光, 守住乡村的田园景观红线, 营造“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的田野生活氛围。

3、促进乡村产业多元化

      田园综合体的规划以生态维护为先导, 以发展现代农业为核心, 积极引入新型产业, 作为乡村旅游发展的驱动力, 通过构建“农业+”复合型产业链, 走创新发展模式下的集约型、可持续发展的新道路。乡村产业的选择要立足其特色资源, 选取与村庄环境承载力相匹配的优势产业。同时要结合区域发展状况, 与周边地区作整体考虑, 最大程度发挥集聚经济效应, 依托优势地区促进乡村在地产业发展。并以政府为主导积极鼓励村民创业, 以优惠政策吸引外资进驻, 推动乡村产业多元化, 逐渐形成可持续的循环产业链。

4、有效激发乡村活力

      田园综合体的稳定运营和长远发展在于不断刺激和激发村庄活力, 一方面提升村庄内生动力, 另一方面为村庄不断注入新的活力。对内层面上, 加强公共服务系统完善方面的资金和人力投入, 包括道路网络、学校教育、医疗卫生、养老保险、最低生活补助等;注重村民精神层面的需求, 为不同人群提供就业岗位, 如创业的青年, 退休的中老年、以及伤残人员等;逐渐开展与乡村旅游相配套的辅助性工作, 包括安全教育的普及, 灾难应急系统的完善, 紧急救护场所的构建等。在各个层面维护好村民利益, 进而提高村民的建设热情。对外层面上, 田园综合体作为以农业为基础, 生态为依托的乡村旅游发展新模式, 村庄管理部门要积极做好与旅游社的协作, 以及与国内、国外旅游企业的沟通, 要不断拓展旅游市场。同时, 鼓励村民积极参与乡村旅游建设, 引导游客对不足之处献计献策。

      田园综合体是推动美丽乡村、特色乡村建设的重要载体, 是顺应我国乡村转型升级的自然产物。面对各地如火如荼的田园综合体项目建设, 应避免盲目性开发, 将视点重溯至田园综合体概念, 以其价值内涵为底蕴, 注重经济、文化及环境三者间的动态平衡和良性循环。结合国家时事政策, 以此为导向实现田园乡村的“顺势而建”。同时以多元产业带动乡村发展, 激发乡村活力, 因地制宜地采取不同发展模式促进田园综合体的发展和乡村振兴。
[ 返回顶部 ] [ 关闭窗口 ]       来源:中经汇成(北京)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中国产业规划网

产业规划

园区规划

空间规划

招商策划



项目评估

商业地产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