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关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指导意见》指出,立足县域资源禀赋,突出主导产业,建设一批现代农业产业园和农业产业强镇。近年来,各级农业农村部门以镇(乡)为实施区域,聚焦农业主导产业,以产业融合发展为路径,突出集群成链,加大政策扶持,利用中央财政投资60亿元,构建552个集标准化原料基地、集约化加工园区、网络化服务体系于一体的农业产业强镇,形成多主体参与、多业态打造、多要素集聚、多利益联结、多模式创新“五多协同”发展格局,引领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
培育了一批区域优势主导产业。瞄准优势特色,聚焦主导产业,编制产业发展规划,强化用地保障、财政扶持、金融服务、人才培育、科技支撑,构建紧密关联、高度依存的全产业链,推动形成一批特色鲜明、优势明显的镇域主导产业。安徽省霍山县太平畈乡石斛种植面积1.3万亩,从事石斛生产加工的企业、合作社266家,年产值达12亿元。广东省普宁市高埔镇青梅种植青梅5.2万亩,全面打造现代农业、加工物流、休闲旅游综合园区,实现产值7.53亿元。
打造了一批产城融合先行区。引导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等要素向镇(乡)聚集,改造提升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和物流配送设施,为产业发展提供低成本、全要素、便利化的公共服务。河北省滦平县大屯镇把新型社区镶嵌在农业产业园区中,同步推进生产、生活、生态建设,让传统乡村变成了“宜业宜居宜游”的特色小镇。四川省彭州市九尺镇撬动社会资金35亿元,建设冷链物流园、初加工中心和文化体验、乡村休闲、电商销售为一体的农产品展示中心,推动蔬菜全产业链发展。
壮大了一批新型经营主体。引导龙头企业、大型采购商、电子商务平台向镇(乡)集中,并与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和小农户通过订单生产、股份合作、财政奖补资金折股量化等合作方式,建立紧密利益联结机制。江苏省句容市白兔镇引进培育龙头企业8家,发展家庭农场76家、鲜果专业合作社157家。浙江省德清县新市镇有农业龙头企业24家,其中国家级1家、省级1家、市级5家,从事粮油生产经营的主体33家,其中合作社5家,家庭农场4家,加工企业4家,规模以上种粮大户20户,粮油全产业链产值达到17.4亿元。
培育了一批乡村产业高地。主导产业前延后伸、横向配套,一批新产业新业态萌发涌现。湖南省宁乡市双江口镇形成玉米-奶牛-奶制品加工-交易市场/花海牧场的产业链,年接待游客30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6亿元。陕西省定边县白泥井镇以优质辣椒为主的16万亩蔬菜为基础,投资10亿元建设冷链物流市场,形成生产、加工、物流、电商、旅游为一体的产业集群。
建设了一批宜居宜业的强镇。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优化产业布局,禁止落后产能进入乡村,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乡村产业。重庆市北碚区静观镇打造中国腊梅之乡、花木之乡、发展花木初加工和精深加工,打造“静观花木十里走廊”,花木生态旅游景区建设持续提升。吉林省双阳区鹿乡镇规模化开发梅花鹿产品,实现饲料供给、屠宰加工、粪污处理的循环发展,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0%,粪便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90%,践行生态农业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