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汇成(北京)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官网

从产业集聚、产业集群到“产业共同体”—— 一座城市、一个产业“阿里巴巴”

摘要:对于产业变迁以及政府拥抱产业互联网一些做法思考,我们期待这样的企业在各地落地生花,也期待一座城,一个产业共同体,一个产业“阿里巴巴”早日发生。

      产业互联网新认识:“互联网前二十年是市场,未来二十年是工具”。这一提法获得了相关行业人士很大的反响,一些地方政府、上市公司、产业园区、产业集聚区、B2B大型企业集团也分分相约一起交流产业互联网的最新发展趋势。对于产业互联网而言,也有个大事件,腾讯Pony在集团会议上,宣布布局产业互联网并为此调整组织结构,提出“移动互联网的未来是产业互联网”。由此,可以充分感受到产业互联网的春天已经来临。 

      产业互联网将可实现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过去二十年,互联网新经济快速发展为实体经济发展打开了一扇窗。面向未来,中央政府提出的“互联网+”及配套各项全国性鼓励政策支持,营造了产业互联网发展的环境生态,奠定了产业互联网的硬件基础和软件基础;地方政府则通过政策引导,引领配置市场资源要素,具体落实支持产业互联网企业发展。 

      就如同“阿里巴巴”成长离不开本地的大力支持,但当成长为巨人时,也为本地乃至全国实体经济发展提供了更多发展机遇。产业互联网的蓬勃发展也将改变每个地方经济的产业结构,提升产业运营质量和效率,用产业创新的增量盘活实体经济和传统行业的存量,加快实现新旧动能转换和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从产业集聚、产业集群到“产业共同体” 

      ✡ 产业集聚。 

      产业集聚1.0的形态是不同产业领域的大中小企业集中在同一个地理空间。比如一些工业园区、经济技术开发区以及早期的科技园区,通过招商引资吸引众多的三来一补、劳动密集型企业、先进生产制造企业为主要特征,后来又有贸易环节、物流环节、技术研发等多种功能企业的集聚园区、这种产业集聚在促进地方经济当期发展并为今后产业的发展壮大和产业集群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 产业集群。

      随着经济进一步发展,各地产生了一批的细分龙头企业和上下游相关中小企业,围绕“1+N”,把上下游配套企业集聚在同一个地理空间,形成了产业集群2.0。比如最典型的是汽车、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领域的龙头企业建立的产业集群。其特征是通过契约关系形成相对高效的产业链条,从而提升该龙头企业带动在该产业中的竞争力,引领地方经济结构的进一步升级。但这种模式有一定的局限性,并非所有龙头企业有典型的“1+N”特征,也并非大部分城市有这样的龙头企业,尤其互联网、高科技的龙头企业基于“人才因素等”考虑,更偏好在经济发达、人才较多或者交通便利的城市。 

      ✡ 产业共同体。 

      互联网+产业本质上是通过“互联网作为工具”,面向产业最终的客户,客户驱动,紧密连接垂直产业上下游企业,去掉企业之间的无形利益壁垒,实现“N+N”产业化学反应,形成产业利益共同体3.0(盛景总结这种模式为”产业路由器”)。这种产业共同体从本地区的优势垂直产业出发,从产业的上空去发现审视总结产业链低效部分,通过虚拟互联网平台,实现全国乃至全球的垂直产业链高效运转。上述这种产业组织方式本质上是产业创新。 

      其特征为垂直产业的四大融合,产业在地理空间和虚拟垂直产业互联网平台叠加融合,上中下游企业既“销供产”全产业链的融合,大中小企业的融合、商业、服务业、制造业、金融业、物流业、研发企业等不同功能形态企业融合。这种融合最终实现“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平台化”,通过客户、数据驱动产业高效率运营。 

      这种虚拟平台落在优势产业地区/城市,将是整个垂直产业链的交易中心、大数据中心和智能中心,同时也将会有较大的产业链利润调配余地,我们称之3个“50亿”。举例:一个500亿-1000亿的产业链(全国比比皆是,保守有1000个左右细分产业链条),整个产业链效率提高10%,则意味平台有机会出来50亿以上的利润调配空间;如果这种虚拟平台赋能垂直终端经销商,从而通过增量利润分成获利,也有机会超过50亿利润空间,就像7-11通过赋能6万家店可获得100亿利润;或者替代产业链条中的角色,比如替代物流、仓储、报关角色,这种第三方服务10%利润,也有机会出来至少50亿利润空间。 

      这种具备数十亿乃至数百亿利润空间的产业虚拟平台型企业(产业路由器),天然具备巨大的产业上下游影响力,引导地方产业集群物理空间的有效重构,团结下游千级或万级以上的零售或经销终端,团结上游数百数千家优秀大中小型生产及研发企业,形成广泛的“产业共同体”,就形成了开放式的“阿里巴巴”平台。盛景也深度参与这个大的趋势,通过产业互联网训练营和资本手段,赋能或者投资了一批具备这样特征的未来平台型领袖企业、涉及有家电行业、工业品行业、原料产业、医疗产业、大宗商品业、家居业、宠物行业、保险业、农村消费产业等。其中有一些已经成为独角兽企业。 

      这些平台型企业最有机会诞生的地方,就在优势产业集群的城市。而这样的城市在中国工业化的发展过程中,有非常多。也意味着一个城市、一个产业共同体、一个产业“阿里巴巴”不是梦想。 

      地方政府在“产业共同体”生成过程中的角色探讨 

      产业互联网的培育和发展壮大,一般采用联合创业的产业孵化模式或行业龙头企业的平台化转型,地方政府在“互联网+”的大浪潮中,围绕产业共同体、产业虚拟平台将承担比以往更大的引领和孵化作用。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 

      ✡ 垂直产业虚拟平台的领军人寻找。这样的领军人物需要具备“PKSD”特征(Poor心态、King行业号召力、Smart的能力和Desire的愿景)。这种人才发现和挖掘需要地方政府基于对本地及优势产业的理解和日常沟通交往经验积累,才能够找到。 

      ✡ 产业政策制定和本地产业资源的引导参与。产业共同体的发生离不开产业政策的大力支持,也离不开本地龙头企业、中小型企业家的参与。通过培训、产业资源的接入,可以快速孵化产业虚拟平台的建立,实现“0-1”跨越。比如围绕优势产业,团结本地的生产企业,针对上游,建立集中采购虚拟平台;针对下游,建立最终客户到产地虚拟平台。 

      ✡ 产业共同体第三方服务机构的选择。产业创新,离不开众多的第三方服务机构,从培训咨询、资本、金融、物流服务等,政府在产业服务、赋能支持起到重要促进地位。帮助本地的“互联网+产业虚拟平台”快速成长。 

      ✡ 产业资本的引领和规划。地方政府在引导及孵化这样平台型企业的时候,资本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一方面通过政府资本引导,本地社会资本、企业资本的引入,形成产业股权投资基金,股权投资于这样平台企业,同时围绕产业上下游研发、服务、及其他相关产业平台型企业形成生态投资; 

      另一方面,通过政府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有金融牌照的公司为主,形成产业债权类资金,打造产业供应链金融资金方,为产业上下游大量的中小型企业,在互联网+虚拟平台企业具备大数据和三流合一风控措施基础上,进行动产金融、供应链金融服务,进一步扶持产业的优质中小型企业。实现优秀中小实体生产研发和流通企业的做大做强。 

      产业共同体的操作误区 

      产业共同体(产业路由器)的操作思路是先分析产业链-->再设计产业各角色产业共同体解决方案--->设立平台公司--孵化加速整个过程。我们看到有些机构、有些企业或者地方政府在参与建设“互联网+产业平台”过程中,会不自觉的在战术层面进入一些误区: 

      ✡ 众筹建立互联网平台公司 

      我们看到有些平台在设立的时候,考虑“雨露均沾”,互相不得罪,导致股份均等、平台企业没有实际控制人,对上市形成重大障碍;或者平台设立后,平台提高了产业效率的利润全数让利给股东,导致平台盈利模式出问题难以为继;或者产业内其他上下游企业也要求同等条件下参与平台公司的出资和占股,形成“只有成为股东”我才和平台合作思想阻碍平台在行业内落地;还有未进行前期严谨的产业链图谱分析和产业平台设计,几个实力企业凑在一起快速成立一个平台公司简单把采购或者销售搬上平台,导致经营打架、模式不清晰、得不到专业资本认可等众多怪现象。 

      ✡ 大企业操刀模式 

      在创新及投资领域,我们看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现象在于各个垂直产业龙头企业,他们有产业和资本、人才优势,他们对客户、对企业、对产业很了解,在过去的二十年里少则投入数亿,多则投入百亿级,努力孵化和培育转型互联网化,成功的寥寥无几。核心原因有两个,一方面了解一个产业现状自己开刀和利用互联网工具/市场理论武器为一个产业操刀、两者考虑角度不同、方法论不一样、能力也是不同的,有点像了解一个病人的症状后自己去动手术和医生制定手术方案的同时配套用不同的器械去动手术的区别。另一方面基于“利他,我为人人”特性基础搭建产业共同体的产业平台创新解决方案和基于“利己,人人为我”特性基础搭建的传统商业世界解决方案本质上也有很大的差异。 

      ✡ 在一个主体内同时做多个平台模式 

      有些地方的优势垂直产业群,具备多个产业互联网虚拟平台成立的条件,比如有上游的设备及耗材原料集采平台、下游面向客户的一体化平台等。为了实现大产业融合,在一个主体内同时启动多个不同类型平台的建设。这种建设将导致一个企业的管理过于复杂,就像在北方和南方不同区域不同作物的两个试验田都在建设期,需要一把手去化大精力用不同方法去指导不同地区气候下,管理育种、耕土、施肥、浇水、用药、采摘。这种情况下,两块实验田同时成活的概率是比较低的。 

      以上是对于产业变迁以及政府拥抱产业互联网一些做法思考,我们期待这样的企业在各地落地生花,也期待一座城,一个产业共同体,一个产业“阿里巴巴”早日发生。

[ 返回顶部 ] [ 关闭窗口 ]       来源:中经汇成(北京)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中国产业规划网

产业规划

园区规划

空间规划

招商策划



项目评估

商业地产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