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汇成(北京)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官网

国家高新区高质量发展怎么干?

摘要:日前,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标志着国家高新区高质量发展进入新阶段。

    日前,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标志着国家高新区高质量发展进入新阶段。

    按照《意见》指引,如何贯彻落实?让我们一起发声,一起倾听。

创新永不停滞

中国科技体制改革研究会理事长、

科技日报社原社长张景安

    疫情不能耽误改革、发展和创新。疫情后世界格局调整、数字经济发展、全球化冲击、人才战略变化等既带来了挑战,也带来了机遇。

    高新区既要有创新也要有新兴产业。在未来,新时代的竞争是能不能有新兴产业,能不能有大的产业链,能不能崛起世界产业集群,这是未来竞争的焦点。具有世界较大影响力的产业集群,是世界竞争的重点。现在讲产城合一,未来高新区能不能有这样一个供一流人才发展的一流产业栖息地、环境栖息地,是制胜的关键。新时代需要什么样的创新环境?什么样的创新生态?值得探索。大家都在创新,每天都在创新,不能停滞,任何停滞都会导致落伍。

从管理向治理转变

中国科学院原党组副书记方新

    创新真正成为经济发展的内生变量,随着新技术发展和应用,制度也要随之更替,高新区要从管理向治理转变,要从对企业的管理和服务向整个高新区创业者、创新者之间的共享共治共管去转变,打造生态共同体。

    此外,高新区要紧抓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机遇,加强创新创业的平台化组织建设,积极探索知识产权的交易制度变革和新型教育,持续在文化和价值观上发挥领跑的作用。

未来20年竞争的是敏捷治理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院长

胡志坚

    国家高新区“十四五”发展,首先要在国家战略框架和历史征程中找到定位和角色,要有新发展思维和新动力。进入新发展阶段,跨界、融合现象更突出,协同融合创新成为新引擎,经济和科技的碰撞会不断产生新赛道、新事物、新需求,对旧的管理方式造成冲击,所以创业者的眼光,特别是高新区管理者、治理者的眼光一定要超前。未来20年竞争的就是敏捷治理。

创新生态治理应形成共识

中关村管委会原专职委员赵慕兰

    高新区以及科研界、学术界、产业界对创新生态系统的认识已经形成两个共识,一个是未来创新有很强的不确定性,另一个是有利于创新的环境是一种生态环境,而创新生态的治理尚未形成共识。

    面向“十四五”,创新生态治理的三个基本机制应该形成共识,一个是共同学习,创新是一个试错的过程,不是单方面试错,而是协同探索关系;另一个是非正式规则的作用,新生事物在不确定性的创新环境下,需要依靠非正式规则的灵活性,而非正式规则在逐步探索应用中,可以逐步上升成为成文法或国家的规定,更多的表现成为一种文化;再一个是要重视微生态建设,因为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有自成长性,而自成长性首先是从微生态开始发展起来。

与新生事物共同成长

长城战略咨询所长王德禄

    国家高新区当前就是要“一切在线”,重点做好企业新物种、产业新赛道、园区新治理三件事。面对外部形势的不确定性,高新区要有想象力,对新生事物要更敏感,与新生事物共同成长,在不确定性的时代,要务实务虚相结合,多开研讨会,共同谋划高新区未来发展。

核心是要实施“领跑战略”

长城战略咨询副总经理王志辉

    在贸易战、科技脱钩、新冠疫情等新形势下,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最大特征是“不确定性”,国家高新区进入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新阶段,面向未来,核心是要实施“领跑战略”,走引领型发展之路。

中关村加快建设世界领先的

科技园区和创新高地

中关村管委会副主任朱建红

    面对新形势,“十四五”期间国家高新区在建设创新型国家,支撑高质量发展当中已经肩负着更大的使命。必须要坚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功能定位,在解决“卡脖子”问题,维护产业链安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当中实现更大的作为,成为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主力军,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引领者,也成为代表国家参与全球科技竞争合作的前沿阵地。

    中关村作为我国第一个国家高新区、第一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十四五”时期将重点从“打造先行先试升级版、支持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培育世界级产业集群、厚植创新创业主体成长的沃土、打造连接全球创新网络的关键枢纽”等五个方面着力,加快建设世界领先的科技园区和创新高地。一是要加强改革引领,打造先行先试升级版。二是加强创新引领,支持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三是加强产业引领,培育世界级产业集群。四是加强生态引领,厚植创新创业主体成长的沃土。五是加强开放引领,打造连接全球创新网络的关键枢纽。

全力以赴建设“数字滨江”

杭州高新区(滨江)管委会

    30年来,杭州高新区在探索中砥砺前进、在创新中华丽蜕变,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蹒跚学步到飞速奔跑,创造了跨越赶超的高新速度。在这历程之中,“数字经济”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成为高新区(滨江)腾飞的关键密钥。

    今年3月29日至4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考察期间,对浙江提出了“努力建设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重要窗口”的新目标新定位。高新区(滨江)将持续推动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走深走实走心,在“重要窗口”建设中找准高新定位、滨江特色,以“数字滨江”的闪亮魅力,以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的实际成效,彰显高新区(滨江)在“重要窗口”建设中的担当作为,将“数字滨江”打造成为杭州向世界展示独特魅力的重要亮点。

    建设“数字滨江”,就是推进数字经济和数字治理双轮驱动、创新发展、融合发展。主要目标是:力争到2025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实现翻番、超过6000亿元,率先全面实施区域治理现代化的数字系统解决方案,努力打造“全国数字经济最强区”和“全国数字治理示范区”,成为向世界展示数字经济和数字治理融合发展的优秀范例。

担使命  抓机遇

奋力建成具有重要影响力的

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

广州高新区管委会

    2019年广州高新区GDP超过3500亿,同比增长8.6%,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接近8千亿元,同比增长5.7%,占广州市的半壁江山。截至目前,广州高新区汇集了高新技术企业超过了3050家,遴选出来的瞪羚以及培育企业超过了350家,打造形成了以黄埔实验室为引领的“1+N”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及体系,集聚各类研发机构超过1000家,建成黄海地区最大的孵化器,孵化总面积超过600万平米,引进了通用电器的生物科技园,乐清芯片等120余个高新技术企业,总投资超过2千亿元。知识城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并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四个重大创新载体之一。

    加快实现高质量发展,这是国家高新区应当承担的国家使命。广州高新区作为广州市发展实体经济的主战场,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核心区,粤港澳大湾区创新中心核心枢纽,坐拥广州千年商都优势,流量发达,全球资源要素充足,背靠湾区丰富的科教资源,创新资源供给充沛,拥有庞大的消费市场和坚实的实体经济基础,创新应用场景丰富,广州高新区有责任有能力承担高质量发展的使命担当,引领经济发展。

    “十四五”期间,广州高新区将抓紧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机遇,集聚高质量发展,奋力建设成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

全力争创“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

济南高新区管委会

    济南高新区将依托齐鲁科创大走廊建设,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聚焦关键核心技术,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的科技创新体系。着眼全要素生产率,深化科技、金融和人才集聚,构建以新动能为代表的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以体制机制改革为统领,深入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加大制度创新和流程再造,更加符合功能区发展需求的制度框架有效搭建,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充分彰显。借势济南自贸片区建设重大契机,坚持国际视野,对标全球标准,提升开放水平,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和产业链条,不断提高在量子、人力资本服务等现代产业方面的国际标准和产业发展话语权。依托现代化国际临空产业新城建设,全力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确保开放型经济始终处于山东省开发区“第一方阵”。

    通过努力,加快构建一整套推进创新驱动的制度体系和运行模式,在更大范围上深化改革,在更高水平上扩大开放,在更深层次上创新发展,打造全市动能转换和产业能级提升的“示范区”、济南自贸片区建设的“引领区”、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样板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创建的“先行区”。

创造高质量发展“威海经验”

威海火炬高新区管委会

    威海高新区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威海要向精致城市方向发展”为总目标总方向总遵循,坚持“引领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方向,打造‘新旧动能转换引领区、产城融合示范区、精致城市样板区’”的战略定位,按照产业集群化、园区专业化、发展差异化的思路,以集群发展为引领,以龙头企业为带动,以重点项目为抓手,以体制创新为保障,聚焦产业、园区、企业、平台、政策五大要素精准发力,深入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不断壮大特色产业集群,加大“建链、延链、补链、强链”力度,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千亿级产业集群,不断创造“威海经验”,实现经济高质量、高速度创新发展。

构建高效产业创新体系

福州高新区管委会

    福州高新区响应新思路、新方向,积极培育新经济增长动能,关注未来高新区发展,强化国家数字经济方面发展优势,依托绿色、安全、服务和工业互联网的能源积累,在行业产业升级赋能方面构建新产业,新基建,培育在线教育,互联网医疗服务,这是“十四五”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战略谋划。

    福州高新区将贯彻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与高质量发展要求,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构建高效产业创新体系,营造良好创新创业生态。




致国家高新区:

高质量发展,没有毕业季!

    2020年7月13日,国家高新区迎来新的历史发展节点。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到2025年,建成若干具有世界影响力的高科技园区和一批创新型特色园区。到2035年,建成一大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高科技园区,主要产业进入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实现园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高新区是科技的集聚地,也是创新的孵化器。2019年,169家国家高新区实现营业收入38.3万亿元、工业总产值24.8万亿元、出口总额3.8万亿元、净利润2.4万亿元、上缴税额1.9万亿元,园区生产总值达到12.2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12.3%,比“十二五”末提高了0.6个百分点。高质量发展,一直是国家高新区的最亮底色。

    从“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到“发展中关村、建设高新区这步棋是走对了。”再到“看一个高新区是不是有竞争力、发展潜力大不大,关键是看能不能把‘高’和‘新’两篇文章做实做好。”自1988年5月第一个国家高新区在北京中关村设立,经过30多年发展,国家高新区已经成为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载体,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增强国际竞争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化道路。

    方向已明确,任务已清晰。《意见》的指引,解决了下一步国家高新区走向哪,怎么走,怎么干的问题。

    毫无疑问,在国家高新区迈入“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新时代的新定位对国家高新区提出了更高的新要求。国家高新区要攻坚克难,采取新的举措,在深化改革上找出路,在体制机制创新上找出路,在开放协同创新上找出路,形成国家高新区发展新优势。

    进一步加强战略引领,进一步完善评价机制,进一步加强创新能力建设;构建有利于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做大做强特色主导产业,充分集聚高端创新资源,深化产城融合发展,这些都是题中应有之义。北京中关村、武汉东湖、上海张江、深圳、苏南、天津滨海、西安、成都等国家自创区对所在地区GDP增长贡献率均超过20%。这些“点”上的突破应尽快拓展到“线”上、“面”上,形成一批具有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的增长点、增长带、增长极。

    山以险峻成其巍峨,海以奔涌成其壮阔。30多年来,国家高新区走过了万水千山,但走向未来仍需要不断跋山涉水。因为要解决原始创新能力不足,攻克“卡脖子”的技术,仍然道阻且长;要解决高新区一流的企业主体不足、国际化发展水平不足、创新人才聚集不足等问题,仍然任重道远;要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引领全球科技创新与产业变革,唯有久久为功。

    新时期,新使命,新征程。高质量发展,既是科技强国顶天立地的必答题,也是小康社会民生福祉的必选项。这道题,国家高新区探索了30多年,未来还将继续探索下去。

    一言以蔽之,高质量发展,对于国家高新区而言,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惟有乘风破浪,“一直在路上”。

[ 返回顶部 ] [ 关闭窗口 ]       来源:中经汇成(北京)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中国产业规划网

产业规划

园区规划

空间规划

招商策划



项目评估

商业地产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