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汇成(北京)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官网

常平物流园总体规划

中国产业规划网专注于城市发展规划、产业规划、园区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旅游区规划、投融资分析商业地产策划商圈分析与商业项目调查 商业项目选址与可行性评估

一、规划背景

    步入21世纪的东莞,确定了新的城市发展目标——建设以国际制造业名城为特色的现代化中心城市,对城市物质空间品质的塑造提出更高的要求,牵动下属28个镇区向生态、个性的城市发展。最能体现城镇经济发展水平的工业园区的建设,成为了推动经济发展、塑造地方特色、提高城镇品位的重要契机。

    面对新的发展形势,在松山湖、清溪青湖科技产业园、塘厦科苑城等新型工业园的建设背景下,以传统劳动密集型和资源消耗型工业为主的常平镇,开始重新审视自我在东莞市城镇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寻求新的发展机遇,常平镇领导者们凭着敏锐的触觉,适时提出常平国际物流园的开发建设。

二、规划编制过程

    2006年6月上旬, 受开发商的委托,我院承担常平镇常平国际物流园控制性规划工作。随后我院正式开始规划工作,并于7月10日形成规划初步方案,包括规划整体构思和道路架构。交于甲方审查,甲方提出了修改意见,随后,我院根据修改意见对方案进行了调整、深化,形成正式规划方案。

第一章 区域分析
 

    1、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集聚是目前发展的主流,随着107国道和广深珠高速公路以及常虎,莞深高速的快速发展,尤其是广州市大南沙开发战略的实施,极大地推动了珠三角产业向沿海的集聚,形成广州—东莞—深圳—香港城市发展轴带和广州—顺德—中山—珠海城市发展轴带分别向珠江口东西两岸发展的态势,构成珠三角区域经济发展的“A”字形框架。东莞作为珠江口东岸重要的沿海城市,将迎来产业结构重调的重大契机。

    2、以广州、深圳为龙头的珠三角都市带加速拓展,逐渐形成一个庞大的城市群,其内部产业结构正在形成一个完整的物流产业链。广州市将在南沙地区布局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而深圳正在实行“北延东进”战略,将一些产业转移。所以处于这两个城市中间的包括常平镇在内的整个东莞市将受到强烈的双城辐射影响,推动经济产业结构的转型。大大加大了物流业的快速发展。

    3、根据城镇发展现状,结合国际制造业名城的发展目标,新一轮的东莞市总体规划分为西北、西南、中北、东南四大经济片区。作为东南经济片区的组成部分,常平镇在中心城区辐射与引导下向外向型加工贸易基地和三高农业基地发展。今后物流的市场会越来越大,必须建立一个物流园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物流业务的快速增长。

    4、2002年8月新一轮常平镇总体规划提出“突出中心,发展两翼”的设想,将常平镇建设成为为珠三角东部都市带提供生产配套服务的后工业型卫星城镇,具有水乡特色的现代化城镇,为常平国际物流园的开发建设提供稳健的前提条件。

第二章 现状分析
 

一、规划区区位与范围

1、规划区区位

    (1)规划区位于常平镇西部,北靠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东南与东莞市区相邻,西北紧邻广深高速公路麻涌出入口,距广州46公里,距东莞市区12公里,是东莞市西北部的门户。

    (2)规划区位于常平镇发展的西翼工业组团,北面与增城新塘隔江相望,东面与常平镇中心区隔河相望,中麻公路东西向穿越规划区,交通区位条件优越。

2、规划区范围

    规划区属漱旧村用地,东至司马,西至元江元,南至广深铁路,北至桥头镇界限,总用地面积34.95公顷,其中现状建成区面积3公顷(包括已平整土地)、水域5.3公顷,分别占总面积的8%和15.20%。

二、地形、地质、地貌

    规划区属东莞市东南部平原,四周被东江北干流及其支流包围,地势开阔,地形平坦,地面标高在0.9—3.3米之间。地下水位高,土层为河口沉积层,主要沉积物为第四系亚粘土,地基较软,给工程建设带来一定的难度。规划区为典型的水乡地区,水系纵横,有大面积的蕉园,赋予规划区优美的生态环境。规划本着因势利导的原则,将贯穿园区的清水河道,从工程设计、景观营造等方面充分考虑,改造为富有水乡风味的生态水轴,突出地方特色美化园区的自然环境。

三、现状人口

    规划区内现状人口主要为部分漱旧村人口和工业人口。

四、土地利用现状

    1、规划区内现状建设量较少,主要为沿常马公路分布的民房和三类工厂,规划对此进行全面的避让决不影响人民的正常生活秩序;其他用地为农田及水域,为工业园区的开发提供较丰富的土地资源。
    2、整个规划区地势平坦,水网发达,用地较完整,适宜进行开发建设,但地势较低洼,防洪排涝应作重点处理。
    3、受管理体制及早期开发模式的影响,现状各类用地分布有以下特点:
    (1)以村庄为核心的用地开发模式,在村庄发展用地内,混合开发建设各类性质的用地,造成居住用地、工业用地、商业用地等各类性质用地功能混杂。

    (2)沿早期道路建设,以现状中常马路最为显著,常马公路为现状市级联网公路,往西接常平镇中心,东桥头镇,深圳,为现状主要道路,沿路建有工厂、商业、煤气站等。

    (3)沿河岸建设,规划区沿内河有三类工厂及部分零散商业,形成各类性质用地混合的局面,占据了沿岸主要景观地段。

五、建筑现状

    规划区内现状建筑性质一般与用地性质相同,以工业厂房为主。住宅以农村独栋私宅为主,工业用地的工业建筑占总的建筑比例较大,分布的工厂,建筑质量一般.

六、公共设施

    规划区为漱旧村未开发区域,基本上没有公共设施配设。

七、现状道路设施

    现状道路有常马公路、进漱旧的入村道路和进大京九塑胶城的道路,红线宽度分别为12、10米。常马公路为现状主交通干线,但路况较差,道路两旁建设较为杂乱,未能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随着环城公路的改线,道路系统需全面改造。

八、现状市政设施

    规划区内有一个煤气供应站,随工业区的发展,建议从总体规划的角度重新选点,将煤气站迁出规划范围。规划区内有一回500KV的线路南北穿越整个规划区,有从常平110KV站至桥头110KV站的一回线路,沿常马公路东西穿越规划区。

九、现状主要存在问题

    1、规划区地处东江三角洲平原,河网纵横,地势平坦低洼,一般标高为0.9~1.8米,雨季水量大,防洪排水问题使发展建设成本加大。
    2、现状建设量较少,道路交通设施、配套基础设施不完善。

第三章 优势解析

一、区位优势

    常平国际物流园北靠惠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东南与谢岗镇区相邻,是东莞市西东南部的门户,是与珠江口东部地区经济联系的“桥头堡”,随着珠三角向沿海推进的发展态势,区位优势更为特出。

二、后发优势

    高技术产业正成为东莞乃至珠三角的主导产业群,服务化、物流化、信息化的推进将构建经济社会发展的技术平台,常平作为东莞市经济发展较强的镇区之一,并占据深圳与东莞连接的咽喉要地,在新一轮产业转型的背景下,具有土地资源丰富、环境良好等后发优势,有利于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配套行业。

三、自然环境优势

    本规划区地势平坦,水网纵横,易形成有特色的工业园区,构筑新型产业运作平台,吸引东莞、珠三角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及升级转型企业。

四、城市环境优势

    持续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大大改善了常平镇的投资环境。除大力建设交通设施外,运输、供水、供电、通信、污水处理、金融服务等基础设施已基本健全和完善。良好的政府形象和规范的办事制度使投资者感到放心和满意。

第四章 绿地及开放空间系统规划
 
一、规划构思

    1、 以内河水系为依托,中央核心区绿化主轴、绿化水轴为绿化主体,以进园大道、大京九塑胶城公路道路绿化为景观次轴,串起大小不等的公园、广场,形成常平国际物流园绿地及开放空间系统。

    2、沿河绿化系统——绿化景观水轴

    规划用地范围内原有天然河道迂回曲折,不利于园区开发建设,在规划中采用保护性利用的手法将其裁弯取直,形成贯穿规划区南北方向与核心区的水系,同时将其规划为园区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绿化景观水轴。规划将河道两侧建设为大面积、连续的滨河公共绿地供园区内的游人休憩、自娱之用,局部地段放大处理为亲水公园,形成滨河绿化系统。滨河公共绿地与滨江公园、横涌海岸休闲带等绿地联系成一个整体,结合步行系统和车行系统的不同视觉景观需要,通过放大沿河一侧的道路绿化,利用河岸高差设计为不同的平台,提供观赏和亲水空间,精心组织绿化和环境设计,塑造完整的滨水绿化系统及开放空间。

    3、绿化景观次轴

    园区规划了两条绿化景观次轴,分别是沿进园大道和中麻公路布置。主要是通过道路绿化和行道树形成两条林荫大道,特别注重进园大道中央绿化带的植物配置,将高压线塔对景观的影响减至最低,变劣势为优势。道路两侧应种植冠密荫浓的树种,如:榕树科植物、行道芒、木棉、桃花芯木等,进园大道中央绿化带宜以乔木为主,辅以花灌木,形成空间层次鲜明、疏密有间的绿化韵律空间,突出色相与季相的变化,展现无限生机与活力。

二、公共绿地规划布局

   公共绿地是指向公众开放的公园、小游园、街道绿地等。本规划区内主要为公园、沿河公共绿地、园区绿化及单位附属绿化等。

   1、公园

    分别为生态水公园、滨江公园、槎滘公园和横涌海岸休闲带。其中生态水公园为其最具地方特色的公园代表之一。

    生态水公园借现状河流穿越之契,运用园林造景手法,挖土为湖,堆石成山,配以亭台楼阁和小品喷泉等设施,形成山水兼备,环境幽雅,富有生机的生态水公园。为人提供以观赏休憩为主,兼具娱乐功能的场所。

    2、沿河公共绿地

    规划将园区内原有天然排洪渠裁弯取直,人工整理修葺,两侧规划了不小于10米的公共绿化带,以疏林草坪为基调,尽量减少大面积的硬质铺地,安排人行园路,其间种植一些观赏性较强的岸生高大乔木,配合道路的行道树及道路绿化,形成几条点缀园区的 “绿锦”。

    3、居住区绿化和单位绿化

    居住区绿化是指居住用地内各种类型和级别的绿地。单位绿化是指厂矿、企事业等单位内绿地。这些绿地虽占地不大,却与居民日常生活和生产密切关系,对提高城镇生活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对这类绿地应予以足够重视,本着见缝插针,均匀分布的原则,在园区大量兴建。同时,在各个单位内,应推广庭园绿化、立体绿化,提高总体绿化覆盖率,改善园区生态环境。

    (1)居住区绿化
    居住区绿化要求隔离街道污染,遮挡阳光,创造安静、卫生、舒适的居住环境,并在种植树木、花草美化环境的同时,应适当布置园林小品,以给居民创造良好的户外活动条件。
    (2)厂矿区绿化
    根据工厂的不同性质和污染的不同类型,选择吸附性、抗污染性强的具净化空气能力的树种进行布置,以降低厂区内大气污染状况,为职工创造卫生,安全的工作环境。
    (3)机关、学校绿化
    机关学校绿化主要有遮阴,观赏的功能,应适当布置观赏性的花木和高大乔木,修建花坛、花带和林荫道等绿化小品设施,以使工作人员和学生能更加愉悦的工作和学习。
    (4)医院绿化

    应以净化空气、美化环境为主,种植一些杀菌力强且有观赏价值的花草树木,并辟出专门的休息绿地,以给病人创造卫生、舒适、安静、优美的环境。

    4、植物配置建议

    植物配置充分考虑水乡建设风貌的营造,挖掘水文化的的深厚内涵,创造极具感染力的水体景观,以形成水脉与绿脉的默契,碧水与绿树的融合,延续规划中“丰水、碧云、郁蕉园”的规划意境。

    滨水植物配置宜为乔、灌、草、地被植物群落式立体发展,强调植物的造景功能和实用功能,突出生态效益和环境效益,创造春花烂漫、夏荫浓郁、秋色斑斓、冬景苍翠的四季美景。堤岸两侧主要种植树叶轻拂的垂柳,配以开花的低矮灌木(杜鹃花、龙船花、番茉莉、大红花)构成“桃红柳绿”的景观意境。水中可适当间种水杉,软化人工塑造的生硬河道岸线,地被植物以粗放型蟛蜞菊蔓延至水,人行道旁以高大乔木(白玉兰、蒲桃、芒果、大叶榕、小叶榕)为主,构成人与自然对话的亲水绿化空间。

三、生产防护绿地规划

    1、道路绿化

    道路绿化起着隔断街道噪音,减少道路扬尘,美化街景的作用。规划红线宽度大于50米的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30%;红线宽度在30-- 50米的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25%;红线宽度小于30米的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20%。

    2、防护绿化

   高压走廊防护带:规划区内有500KV、220 KV和110 KV的线路沿进园大道、横涌路经过,规划满足防护距离的基础上,结合道路绿化考虑配置树种,宜种植具有抗噪、阻尘并有一定观赏性的灌木、花草。

   居住区与工业区之间的防护隔离带:规划于中心区工业与居住相邻的地块、居住与二类工业相邻的地块,应结合污染物类型,选用吸附性强、抗污染并有一定观赏性的树种,设不少于20米防护绿化带,减轻工业对居住区的影响。

四、主要开放空间及其功能

    水为本园区的特色元素,亦是开放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开放空间围绕水与绿做文章,包括滨水绿地、公园、广场等。场地不盲目追求大面积,而是注重满足人进行不同活动时对场地的不同要求,提供各种不同类型的广场、绿地以满足人们参与集会、观赏、漫步、自娱、休憩以及健身等各种不同需求。

第五章 给水工程规划

 

一、现状概况

    目前规划区用水主要由东莞市东部供水工程供给,现常马公路上敷设了一根DN1400的供水干管,供水压力为3.5kgf/cm2,该管在规划区沿线分别开设了两个DN800及DN600的口。目前东部供水工程供给常平镇漱旧村10000立方米/日。

二、 供水发展目标及规划原则

    1、供水发展目标

    (1)根据规划园区的发展需要,按照我国2000年技术进步发展规划提出的要求,建立完善的供水系统,为园区的建设与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2)规划园区供水普及率为100%
    (3)供水水压保证供水区最不利点水压不低于0.12MPa,大部分地区不低于0.28MPa,供水管网应同时满足消防水压要求。
    2、规划原则
    (1)给水工程从远期考虑,近期着眼,分期实施,近远期结合。
    (2)给水工程适当超前,并留有一定的弹性,以适应将来的发展变化。

    (3)给水管一般布置在道路的西侧北侧的人行道上,道路宽度超过30米时采用两侧布管。

三、用水量预测

    根据《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282-98)中不同性质用地用水量指标,估算规划区最高日用水量为4.797万立方米/日。
表5                                    用水量估算表
     
用水标准(m3/ha.d)
       模(ha)
最高日用水量(104m3/d)
居住用水
110
49.72
0.547
一类工业用水
120
121.79
1.461
二类工业用水
200
72.52
1.450
研发产业用水
120
22.34
0.268
行政管理用水
100
5.81
0.058
商业服务用水
100
6.85
0.069
金融服务用水
100
1.77
0.018
文体娱乐用水
100
8.61
0.086
医疗卫生用水
120
1.38
0.017
教育用水
120
2.66
0.032
公共设施用水
80
42.22
0.338
市政设施用水
30
15.02
0.045
广场用水
20
1.34
0.003
道路用水
20
99.15
0.198
绿地用水
30
43.01
0.129
未预见水量
按上述水量之和的15%
0.626
 合计
 
 
4.797
消防用水量
火灾次数为2次 一次消防用水量25l/s
     表中工业用水已包括职工生活用水
    表中指标为最高日用水指标

周边地块用水量大约为1.23万立方米/日。

四、给水管网

    规划区内采用生活、生产、消防共用给水管网,给水管网按最高日最高时水量进行管网平差计算,并按最大时水量加消防流量进行校核。时变化系数为1.5。
    本园区按新规划的中麻公路对原DN1400管线进行改道。同时考虑在新规划的中麻公路另一侧预留西部供水工程管道位置。规划环城公路以北进园大道两侧分别敷设两根DN500的供水干管,在南片区形成环网布置,两环网相连,形成大环网布置。区内其它给水管也形成环状布置,以保证供水安全。
    区内给水管敷设在人行道下时,覆土厚度不小于0.60米,敷设在车行道下时,覆土厚度不小于0.70米。
按照防火规范要求,室外消火栓的间距不应超过120米,保护半径不应超过150米。当市政给水管网水压不能满足生活、消防要求时,各公建及住宅小区根据实际情况自设生活、消防水池及加压设备。
 
第六章 污水工程规划

一、现状概况

    目前规划区未敷设污水管道。现有工业区内的污水、雨水就近合流排至规划区内原有的河涌最后沿河涌排至下游谢岗境内的河道内。区内没有完善的污水排放系统。

二、排水体制

    根据国标《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中的有关规定:“新建城市、扩建新区、新开发区或旧城改造地区的排水系统采用分流制”。规划区为新建区,排水体制采用雨污分流制。

三、污水量计算

    规划区内污水量按给水量的85%计,即4.078万立方米/日。

    周边地块污水量合流进入规划区内,合流污水量大约为1.05万立方米/日。故规划区内总污水量为5.12万立方米/日。

四、污水管网

    本次规划污水管按最高日最高时污水流量、坡度和《室外排水设计规范》允许的充满度进行估算,并以最大允许流速进行校核。
    区内污水管道大部分结合道路坡向布置,按就近分散排放的原则排入规划路的污水管道内,规划的进园大道及环城公路宽度大于50米,两侧采用双管排污。污水管最小埋深应满足小区排水要求,不小于1.2米。污水管道采用管顶平接,并在每个地块预留污水检查井。

    工业废水排入市政排水系统前必须在内部进行预处理,水质达到工业废水排放标准后方可排入市政污水管,凡职工人数超过200人的园区,厂区内的生活污水都必须进行处理达标后排放。

五、污水处理厂及泵站

    由于规划区地势较平坦,淤泥层较厚,不利于污水管道埋深,故需中途设置污水提升泵站,污水提升泵站提升污水流量为250l/s,占地2500平方米。该泵站只为本规划区服务,规划区以外地块的污水也应考虑设置污水提升泵站。

    本次规划的污水处理厂考虑了包括规划区以内及以外的污水流量。污水经过二级处理达标后排入横涌海。规划污水处理厂污水流量为5.12万立方米/日,占地10.24ha,紧靠横涌海,位于规划的环城南路旁。

 
第七章 雨水工程规划

一、现状概况

    由于规划区内地势平坦,河网交错,雨水与污水都合流后就近排放。

二、雨水量计算

    规划区内雨水流量采用东莞市暴雨强度公式计算:

      q=2378.679(1+0.5823lgP)/( t+8.7428)0.6774
      Q=ψFq ;    P---设计重现期(P=1年)
      ψ---综合径流系数(经加权平均ψ=0 .7)
      t---设计降雨历时(分钟)
      q---暴雨强度(升/秒.公顷)
      F---汇水面积(公顷)
      Q---设计雨水流量(升/秒)

三、雨水管网

   根据《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排水采用雨、污分流制。

   依据总平面及道路竖向规划,规划区被环城公路分为东西两个片区,西片区又被规划的河道分为南北两个片区,南北片区雨水依地势就近排入规划的河道内,东片区又被原有保留的河道分为东、中、西三个片区,片区雨水依地势就近排入保留的河道内。由于规划区地势平坦、淤泥层较深,若作雨水管道势必增加管道基础的造价,同时为避免整个规划范围填方量过大,故规划考虑设置雨水暗渠排除雨水。由于进园大道考虑路面美观,将两侧雨水渠布置在人行道上。车道两侧布置雨水口,根据道路纵坡雨水口间距30米,雨水渠每隔30~50米设检查井,并在每个地块预留雨水检查井。

 
第九章 防洪工程规划

一、防洪现状

    现有东江、河涌正常水位为1.5米,东江洪水位为2.6米。现状地势平坦,地面标高多为0.9~1.8,属于焦林地带,地质多为淤泥层。

    目前规划区槎滘围按20年一遇堤围标高为3.5米,堤宽6米,内河堤围10年一遇都不到。

二、防洪规划

    由于本规划区属水乡片区,防洪规划主要防江、河洪。根据《广东省东莞市江河流域综合规划》,常平围防洪堤按30年一遇标准加高加固。内河堤围也宜相应达到20年一遇的标准。
 
 
第十章 电力工程规划

一、现状概况

    常平国际物流园位于常平镇西部,漱旧村内,被常马路与镇中心分隔,物流园现状基本上是农田,开发建设量很少,负荷总量也较小。现由常平变电站出三回10KV线路跨区域进入漱旧村(其中一回空载)为全村供电。随着工业城的开发建设,现有的电力设施远不能满足发展的需要,必须大力发展电力设施以适应经济的发展。

二、规划目的

    1、建立适度超前的电力输配系统,以适应经济发展和村镇建设可持续发展要求。
    2、促进常平国际物流园乃至常平镇电网的建设,使电网的建设符合科学性、经济性、可靠性和灵活性的要求。

    3、协调村镇规划,并指导下一级规划,贯彻合理用地、节约用地的原则,控制及保证电力设施的发展用地。

三、负荷预测

    根据《城市电力规划规范》和东莞市电力工业局有关规定,结合本次控规的经济分析、用地功能及相关控制指标,以及本工业城的实际情况,参照《深圳市城市规划标准与准则》,确定本规划区的负荷预测标准如下表。
用地类型
负荷指标(W/m2)
需要系数
备注
居住用地
45
0.4
按建筑面积
公共设施用地
70
0.7
按建筑面积
工业用地
30
0.6
按建筑面积
市政设施用地
18
0.5
按建筑面积
道路广场用地
1.5
0.9
按用地面积
绿化用地
0.5
0.9
按用地面积
水域
/
/
/

    由于各个开关站内的负荷特征和用电性能不尽相同,各自最大负荷的巅峰值出现的时间不可能都一样,本规划中取同时系数Kt为0.8~0.9。从上述预测知,本规划区内的最大计算负荷为7.6万千瓦。

四、电源规划

   根据《东莞市电网规划》,在本规划区的西南侧规划一座槎滘变电站,电压等级为220/110/10KV,占地约40000平方米(200m×200m),装机容量为3×240MVA。该站电源由拟建的东莞2#500KV站双回接入。本工业城的电源来自该站,远期需16个10KV电缆回路。此外,该变电站也为周围负荷提供电源。

五、线路及电网规划 

    1.高压线路
    考虑经济条件,规划区内的高压线路均架空敷设。规划控制500KV(及500KV与220KV同杆)线路的走廊为70米, 220KV线路的走廊为40米,110KV线路的走廊为30米,平行敷设时走廊叠加。
    2.10KV电网规划
    为使工业城采用环网供电(开环运行)提供配电和转换场所,规划在区内建11个开关站(每个占地约100m2,或附在其它建筑的首层,开关站可与公变合建)。10KV线路从漱旧变电站放射至各开关站,开关站间相互连接,形成环状。每个开关站配出4-5个回路,再以环网的方式给用户供电。
    规划10KV环网主干线路选用铜芯电缆,电缆在道路东或南侧人行道(或隔离带)下的电缆沟内敷设,电缆沟详见电力工程规划图。电缆沟要在道路施工时同时施工,并做好电缆沟的排水处理。工业城内有道路交汇的路口及直线段200米左右要预留4HBB-150/8横过管,横过管末端并设电缆接线井,以便线路过路之用。若经济条件不允许,近期可取用架空线,但要预留电缆沟。
各地块内的变配电所由用地单位确定,但均应设无功自动补偿,使功率因数达0.9以上。
    3.低压线路规划
    规划区内的道路照明采用全夜、半夜灯,设手控和自控(光控和时控),并可自行切换。其电源由公用箱变的专用回路供给。选择箱变时要结合周围环境,使它的外形小品化,箱变容量应预留足够裕量,以满足道路照明、装饰照明、广告、交通监控信号等用户的需要。道路照明线路的供电半径原则上不超过600米。每回线路采用VV22-4×25+1×16,用PVC70管,埋深0.5米敷设。在灯杆和灯具选型时,要结合周围环境考虑,并满足照度和均匀度的要求。
    交通信号灯的电源也由公用箱变提供,电源线路沿电缆沟敷设,控制线路沿通信管道(见通信工程规划图)敷设。在道路交叉口需设信号灯处预留接线手孔,并由手孔预埋2HBB-50/8至电缆沟和2PVC50至就近通信井。
    其它低压线路不宜跨越地块,但在个别地方要跨越地块时,必须沿电缆沟敷设;地块内的低压线路由用地单位确定。
[ 返回顶部 ] [ 关闭窗口 ]       来源:中经汇成(北京)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中国产业规划网

产业规划

园区规划

空间规划

招商策划



项目评估

商业地产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