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名称:山东文登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项目所在地:山东省文登市
服务时间:2013/9-2013/12
占地面积:148.7km2
项目介绍:文登经济开发区为山东省1992年确定的省级经济开发区,近年来在工业发展方面取得了长足进展。作为临海但不靠海的地区,文登经济开发区拥有得天独厚的生态和环境优势,地理环境佳,气候宜人,同时富有温泉、林、山及道教文化,非常利于发展养老养生产业。作为全国百强县,拥有“长寿之乡”和“老年人宜居宜游城市”的美名,文登市在发展健康事业产业方面非常重视。在全国健康养生市场蓬勃兴起的时刻,文登经济开发区将发展健康产业作为经济转型和服务业提升的关键抓手,组织实施进行了本次规划,对开发区健康产业的定位、重点方向以及项目等进行了策划,指导健康产业的发展。
核心问题:周边健康产业发展及规划发展竞争较多,如何避免同质化竞争实现文登经济开发区健康产业发展的特色化、规模化发展成为该项目的关键性问题。
解决思路:
治未病。以健康人为主要目标群体,以更健康、更美丽为形象定位,以“治未病”为基本理念,瞄准“2/3”(生活方式60%+环境17%=67%)的主要健康市场。
出特色。发挥文化资源优势,突出文化特色,提升产品品质。
求品味。瞄准中高端,以本地中高端大众和外地高端人口为目标人群,扩大中端产业范围。
全龄化。实现从孕婴护理、青少年健康科普、青壮年亚健康护理、中老年疗养度假到晚年养老。
生活化。集群发展与分布式发展相结合,结合资源,深入社区,与正常的居家生活密切融合,避免“圈养式”养老、隔离式养生等过于机械的专业化健康服务。
产业城市一体化。利用产业形成的基础,推进土地开发、交通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形成人口聚集,配套发展公共服务,结合发展商业化服务,形成区域城镇化发展的整合,实现产城一体化发展。
避免新的泛产业化。合理和清晰界定健康产业范围,坚决反对健康公益事业产业化,推动医疗事业、文化事业、教育事业、体育事业沿着公益化方向继续深入发展,保证人民群众的基本健康需求,解决和预防“因病返贫”等社会问题,大幅度提升社会总体健康水平。
解决方案:
借威海之名,延威海、烟台、青岛之链,以服务为重点,以道家养生文化和中华养生文化为特色,通过文化旅游品牌的打造提升地区品牌,带动文登经济开发区服务业发展,提升服务业占比,实现产城一体化,功能综合化。
总体定位:
以打造身心健康的幸福生活为目标,从生活方式和日常行为入手,以内容丰富的健康文化为主要手段,以开发区为基本载体,积极整合文登市及周边更广泛的地区资源,与胶东半岛其他地区联动发展,发展以狭义健康产业为核心,广义健康产业为外延,以温泉养生、道家养生和中华传统养生文化为特色,以全年龄段的中高端消费群体为主要服务对象的“中国长寿之乡,滨海养生之都”。
产业体系:
主导产业:养生地产、养生保健、养生旅游度假产业;
关联产业:与健康有关的教育培训、会展、文化创意产业;
配套产业:非基本医疗、人寿保险、交通运输;
机会产业:医疗保健器械制造业、健康纺织业、健康新材料、健康食品。
空间布局:
总体布局:“两心、一轴、三板块”。
两心——开发区综合服务中心、健康休闲中心
一轴——珠海路与南七线形成的产业发展轴与空间拓展带
三板块——西部老城区传统产业板块、中部新城区高端服务业板块、东部高新技术产业区板块
功能定位
发展六大功能分区:健康产业渗透区、养老养生区、综合服务区、健康文化教育培训区、健康休闲区、健康制造区。
发展策略:
活动带动战略——中国道家养生文化节、中国长寿之乡科普周、东北亚国际美丽文化节、国际健美比赛。
项目带动战略——文登国际健康城、道教全真派圣地复建、健康长寿主题文化旅游线路。
环境支撑战略——制造具有文化个性的景观、氛围和城市环境,建设发达的城市文明。注重建设充足合理的文化空间,有利于开展文化活动。
技术支撑战略——引入高层次高质量医疗护理机构;引入医学院校等培训机构强化专业人才培养与引进;为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文化强市战略——注重伦理道德建设和社会风气,建设发达的城市文明,打造文登城市软实力。
品牌兴市战略——建设“健康、美丽”文登城市品牌。
保障措施:
通过设立健康产业办公室,申请成立健康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申请设立健康产业自由贸易试验区,提高组织管理水平。
制定在土地政策、产业政策、财政支持政策、招商奖励政策方面等的健康产业发展政策,并积极争取上级政府政策。
通过率先开展走在全国前列的健康体制改革,形成健康体制管理示范,形成文登的健康产业城市品牌效应;通过进行医疗体系改革试点,促使医疗卫生服 务费用向“治未病”倾斜,比如,实施财政补贴对居民进行免费查体、免费建立健康档案、免费健康教育、免费跟踪检查服务、免费提供部分种类病症的药品和医疗器械等,促进本地健康产业的发展;通过与其他地区联系,形成医保政策对接,促进外地老年人来文登居住;通过创新健康教育管理体制,由单纯重视治病就医向“治未病”倾斜;通过重视健康、治未病知识的普及,家庭医疗护理水平的提高,个人健康意识和健康能力的提高等;通过探索个人信用体系建设,建立个人信用管理制度,与智慧城市建设相结合建立个人信用管理数据库和信息系统等措施,防范其他地区健康产业发展存在许多问题的出现,形成真正“健康”的健康产业,形成良好的保障机制。
通过建设城市基础设施、服务中心、生态活动区等提高开发区硬环境水平;通过转变工业生产思维提高服务意识,构建园区服务体系系统,设立开发区健康服务指引志愿者服务体系,建设颐养养生氛围等提高开发区健康产业软环境水平;通过建设企事业服务平台、金融平台、人才和技术交流平台、法律咨询平台等建设健康产业发展所需的各种服务平台。
通过引进培训院校,与技术服务机构合作,实施人才引进工程,实验室建设工程等,满足人才和技术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