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推进社区化。在社区建设中,我乡坚持社区建设、社区经济、社区文化、社区管理和社区党建“五位一体”统筹推进。一是推进社区建设。坚持高标准规划,综合考虑行政区划、地理位置、风土人情、文化传统、人口面积等实际情况,科学规划“七区九片三中心”(七个行政建制社区、九个建设片区、三个中心社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布局,对每个社区都精心设计;坚持高质量建设,每栋房子、每栋楼,都立足于打造成精品工程、放心工程,让群众住得放心、安心;坚持高性能配套,特别是水、电、气、暖等各个方面进行高性能配套,确保品位一流,配套完善,宜居方便。二是发展社区经济。按照一个社区发展1-2个主导产业的要求,把项目建设放在发展的首要位置来抓,大力倡导全民招商,推动社区招商,创意招商形式,创出了一条“社区+工厂”的新路子,工厂向社区配置,老百姓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紧紧围绕服装加工、核桃加工、木材加工等产业优势,着力打造纺织服装集群、现代特色农业集群。通过召开社区招商新闻发布会,深化“访老乡、拜客商、寻信息、上项目”活动,开展“家乡建起新工厂、把信捎给农民工”活动,先后引进了8家规模企业。三是繁荣社区文化。坚持用文化来凝聚人、吸引人、教育人,加强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每个社区都健全完善了包括“八室、四站、两栏、两超市、一广场”在内的公共服务设施,承接乡党委政府各项公共服务在基层的延伸。每个社区成立了社区教育中心,依托乡成人教育中心学校,面向社区全体党员群众开展文化科技知识培训,加大培养适应农业和农村发展需要的专业人才,提高教育服务经济建设的能力。每个社区都突出一项文化元素,大力发展旅游文化、生态文化、休闲文化,传统文化、历史文化、民俗文化,打造“文化鹤山”。四是创新社区管理。先后投入2000多万元,健全完善了“乡便民服务大厅、社区便民服务中心、村为民代理服务站”立体化服务网络,推进由管理为主向服务为主转变;设立“助学扶贫厚德基金”和“慈善积分榜”,加大对贫困学生和贫困户的资助,定期开展好媳妇、好婆婆、致富能手等评选活动;开展“捎信”活动,发布企业的招工信息,让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彻底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问题;规划建设社区教育服务中心、社区慈善救助站等设施,继续探索创新社区管理有效途径,不断提升群众的满意程度。五是抓好社区党建。2010年5月、2011年12月,两次调整社区设置,归并设立7个社区,并成立3个社区党委,做到选优配强社区领导班子,强化教育培训,促使社区干部解放思想,提升能力;深入实施动态管理,依托基层组织建设“大屏幕”,采取“三类九档”管理法,督促社区党组织和下属村党支部进位升档,确保一类班子不少于15个,三类三档班子不能超过3个;扎实推行基层“三三制”工作法,严格落实班子成员分管社区、联系村户制度,开展群众工作“面对面”活动,要求班子成员每个月1/3的时间处理本职工作和搞好学习,1/3的时间对上争取帮扶支持,1/3的时间深入社区、村、户,察民情、访民意、聚民智。
2、加快全流转。为确保土地“全流转”有序实施,乡党委积极调动各方力量,多措并举,全力推进。一是制定引领规划。制定“东菜西果北生态”农业产业规划布局,把全乡分为三大片区,引导村级搞好土地流转和种植结构调整。境内中小路以西部主要发展薄皮核桃、优质苹果、苗木花卉等林果产业;中小路以东主要发展木耳、蒜薹等有机蔬菜产业;乡域北部主要开发皋山、颜林、颜庙等景点和现代生态观光农业,打造“中皋岛”旅游风景区,发展三产旅游业。二是深入宣传发动。把争取群众最大支持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组织引导、群众自愿原则,采取算好账、现场看、反复讲等形式,充分调动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广泛的参与性和强烈的发展欲望。三是出台配套政策。对早行动、早部署的村给予政策倾斜和资金奖励,对新建成连片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区、连片高标准设施农业示范区和实现土地“全流转”的村,给予现金奖励。四是典型示范引导。在全乡范围内认真总结推广王卞社区流转土地富民强村的经验,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去年以来,先后6次召开调度会、推进会,采取现场查看和现场点评活动,轮流观摩全乡46个土地流转现场,不断加大面上指导力度,督促村级亮出新思路、新举措、新动作,在对比中学习,在反思中进步。五是提供高效服务。成立乡土地流转中心,规范流转合同,及时汇总、发布土地流转及项目建设等信息,提供全方位、综合性、一站式服务。去年6月份,召开土地“全流转”招商暨新闻发布会,重点推介毛木耳栽培、薄皮核桃种植、生态农业观光、万亩苹果基地等8个项目,与20多家客商达成合作意向,签订20000余亩土地的初步流转协议。六是强化分类指导。全面推行百亩集体经济试验田,并针对村集体经济强弱情况,着重推广集体与公司合作经营、集体与党员群众合作经营和企业化经营三种经营模式。
3、培育新农民。重点搭建好了四个载体,全面培养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生活的新型农民。一是设立新农村课堂。对农民进行形势政策、思想道德、实用技术、精神文明和健康安全等方面的培训,使全乡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有大的提高。近年来,全乡开办创业夜校、开设新农村大讲堂200余次,培训创业青年农民2400人次,培训种植、养殖、加工等20多项技术。此外,乡党委把自主创办的《九皋有约》报纸和由乡财政出资订阅的1000份农村大众报,定期发放到各村致富能手、经济能人、私营业主等人员手中,通过督导检查、开展学报用报活动、培树学用典型等方式,掀起学报用报高潮,使群众熟悉了解支农惠农扶持政策,不断提高群众的科学文化水平和创业致富能力。二是搭建全民健身赛场。成立体育办公室,由文化旅游办牵头,举办运动会、社区节,开展丰富多彩的登山运动、水上运动、广场健身等体育活动,精心组织各类比赛,并组织队伍参加上级赛事,强健体魄,展示形象。为展示社区建设成果,加快推进社区建设,2012年9月16日至22日,鹤山乡成功举办了首届以“新型社区,优雅生活”为主题的农村社区节,安排了开幕式文艺演出、优雅鹤山展、豫剧演出、龙舟赛、夫妻竹排赛、游泳比赛、厨哥厨嫂大赛、“鹤山精神感动人物”评选、闭幕式颁奖文艺汇演等系列活动,评选出了12名“鹤山精神感动人物”,表彰了龙舟赛、竹排赛、游泳比赛和厨哥厨嫂大赛中的获奖选手,社区节丰富多彩的趣味赛事和文化活动共吸引了各社区的5000余名干部群众参与,老人青年齐上阵,群众参与度高,反响强烈。三是打造文明之约奖台。持续开展以创业约、孝约、信约、状元约、义工约、慈善约等为主题的文明创建活动,广泛开展各类群众性评选,集中开展“6个1000”活动,即:1000名道德模范,1000名创业能手,1000名文体爱好者,1000个幸福家庭,1000个生态文明户,1000个文明信用户,在各级评选的基础上,择优进行表彰,促进乡风文明。四是构筑文化惠民舞台。广泛开展各类文化活动,繁荣文学艺术创作,把先进文化送给农民。组建各类文艺团体,并要求每个社区都要成立一支文艺演出队伍,建设一处文艺演出场所。在鹤山乡皋山社区,由30多位古稀之年的老年人组成的管事团以“乐管难事闲事不平事、笑看你乐我乐大家乐”为宗旨,自编三句半、柳琴、快板等丰富多彩的文艺节目20多个,在文化大院、农贸市场以及各种庆祝表彰活动上义务演出200余场,化解各类矛盾50余起,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党的新政策,弘扬时代新风尚,成为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4、发展大文化。大力实施“文化立乡”战略,不断提升鹤山的旅游产业竞争力,努力打造有区域竞争力的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一是科学谋划旅游风景区建设。把全乡作为一个旅游景区来谋划,特别是依托颜子庙和颜林、皋山卧龙山、中皋岛和琵琶湖,极点定位,科学规划,尽早谋划,努力打造一个30平方公里的旅游区。目前,我乡已先后建成黄山健身休闲公园、琵琶湖、九皋香河、金三角公园、中皋南桥码头、鹤山前湖等一批休闲旅游景点,重新铺设完成了皋山前盘道,正在紧锣密鼓建设鹤山前盘道;鹤山地质公园被批准为第七批省级地质公园资格单位,宁阳颜子庙和颜林被国务院正式批准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此外,提出了“社区旅游”的构想,并成功举办宁鹤山乡社区旅游新闻发布会,对外重点发布了古典庄园项目、中国农民工馆项目和王卞社区农业生态旅游项目。二是加强文化设施建设。大力实施有线电视和宽带网络“村村通”工程,有线电视用户达到5000余户,收看电视节目36套,宽带网络用户达到2000余户,保障了群众日常精神生活的需求;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全乡46个村均建成文化书屋,琳琅满目的书籍、光盘等满足了群众学习科技知识的需求。随着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顺利推进,社区服务中心、文化广场等配套设施逐步完善。目前,皋山、王卞社区的服务中心建设并投入使用,鹤山、罗山、泗皋、山前社区的服务中心正在紧锣密鼓的建设中。其中,皋山社区文化广场占地面积约为1.9万平方米,设置了健身广场、舞台、门球场、篮球场、儿童乐园、民俗园等功能区。三是强化生态文明建设。通过对上争取、自筹资金等方式,大搞“水网”建设,投资2600万元建成西引汶水五支渠石砌工程,全长14公里,贯穿21个行政村,基本解决了全乡近3万亩农田的灌溉用水问题;开展荒山绿化工作,突出抓好春季造林和7月份雨季造林的有利时机,实行班子成员“包山头”制度,重点做好鹤山、皋山、穗山等山脉的绿化造林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