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汇成(北京)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官网

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

县域经济的基本竞争力评价采用公开的、基本的、综合的、可比的县域经济数据来进行评价,评价结果反映客观事实,基本上反映出县域经济竞争力。

1、完善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体系

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体系由总量、均量、速度、质量和活力五个方面指标组成,形似一个拳头,大拇指是县域经济总量,另外四个手指分别是均量、速度、质量和活力,五个手指攥成拳头,形成竞争力。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体系见表5。

图表5: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体系

经济总量

人口

常驻人口

经济总量

地区生产总值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

人均状况

经济均量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

人均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

居民收入

农民人均纯收入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经济质量

财政贡献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地区生产总值

县域民享

居民收入/人均地区生产总值

居民收入增长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率

城乡差距

城乡居民收入比值

经济绿色

万元GDP能耗

万元GDP能耗降低率

科技关注

R&D经费支出/地区生产总值

城镇化

城镇化率

增长速度

经济增长速度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速度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速度

居民收入增长速度

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速度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速度

发展活力

投资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增长率

消费

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率

2.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体系说明

评价体系简洁明了。体现了“大道至简”的思想和评价的基本原则——指标公开、客观、可比,指标规律可以把握或大致可以把握,评价对象的范围有针对性,评价结果有确切导向性,评价工作具有可行性和连续性。全国县域经济差异大、影响因素多,影响规律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把握,因此对县域经济竞争力的评价采用县域经济的基本的核心数据来进行是现实的需要。

经济结构指标问题。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中没有经济结构性指标,如非农产业比重、经济密度、进出口额占GDP的比例等。由于县域经济的差异性非常大,这些指标在全国范围内可比性差。如进出口额与地区生产总值的比值反映的是外贸依存度,处在东部与处在中西部的县表现不一样,相当多的中西部县外贸需求比较小,这些县的资源配置可能在国内就可以完成。再如非农产业比也不能简单统一比较,因为县域经济是特色经济,“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游则游”。还有些指标(比如经济密度等)对县域经济竞争力的影响是正相关性或是负相关性需要深入研究。因此,县域经济结构性指标只有在进行分类研究时使用,进行细化研究。

评价指标多少的问题。县域经济竞争力评价指标多不是越多越好,指标多的评价结果不一定正确。原因有:一是竞争力本身就没有唯一的标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二是在没有把握每个指标对竞争力影响规律以及指标之间的规律的情况下,众多的指标放在一起,得到的竞争力就不确切。

评价必须保持连续性。评价指标主要是“现在完成式”的,评价结果反映的是已经形成的竞争力强弱。通过连续几届的评价结果对比,关联起来考察县域经济竞争力的现状和变化趋势。

县域经济将进行分类评价。全国县域经济的差异非常大。县域经济应该是特色经济,县域经济发展路径不应只有一个模式,应该百花齐放。县域经济要分类研究、分类评价、分类指导,共同发展。

[ 返回顶部 ] [ 关闭窗口 ]       来源:中经汇成(北京)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中国产业规划网

产业规划

园区规划

空间规划

招商策划



项目评估

商业地产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