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定国企“十四五”规划,七个关键战略议题
一是“十四五”期间及未来十年,企业将面临一个怎样的外部发展环境?
二是企业应当选择怎样的业务组合和产业定位才能够适应市场和环境变化的要求?
三是企业要巩固传统业务并拓展新领域,现有优势是什么?还需要哪些关键资源和条件?
四是要实现战略愿景目标,企业需要具备哪些维度的核心竞争力?目前存在哪些差距?
五是企业要在选定业务领域内建立优于竞争对手的竞争力应该从哪里着手?
六是如何建立企业的“十四五”战略目标体系?如何能够让这些目标有效实现分解和落实?
七是如何建立“十四五”规划实施的保障体系?如何有效规避风险?
八大趋势是“十四五”规划的重要参照
第一,工业化进入后期,进入全新的人工智能制造时期。当前以人工智能技术为标志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已经到来,其深度和广度将超过以往的前三次工业革命。
第二,城市化进入后期,进入城市有机更新和城乡人口双向流动的时期。
第三,市场化进入深度改革期,进入基于法律和规则的制度完善期。
第四,国际化进入分化期,进入全球治理体系的大变革时期。世界经济发展进入了再平衡时期。
第五,信息技术进入新一轮革命期,进入以5G为主要标志的新技术突破期。
第六,人口老龄化进入凸显期,劳动力供给将面临较大问题。
第七,生态化建设进入关键期。国家将继续加大投入进行环保治理。
第八,社会治理现代化进入全面推进期,进入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和确保国家安全的新时期。
有效推进企业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是“十四五”规划的重中之重
国有企业聚焦主责主业,国有资本向关键领域集中,有进有退。
重组主要是五种形式:
一是选择市场竞争程度相对高、产业集中度较低、产能过剩问题突出的行业,包括资源类行业、钢铁、汽车、装备制造、对外工程承包等领域,进行企业并购横向重组,从而减少企业数量,扩大企业规模。
二是对上下游协同效应显著的企业优先纵向重组。比如,目前应积极推进产能严重过剩行业的煤电钢类企业的合并重组,从而以较低的交易成本实现产能消化和压缩。
三是注重企业内部资源的再整合。尤其是那些规模庞大的企业集团,要按照业务链、技术链的有机关系进行资产和组织的创新性调配。
四是中央企业对于地方国有企业的合资重组,央地重组规模扩大,突破地方或部门势力造成的市场割据局面,促进形成全国统一市场,可以有效提高产业集中度、优化产能配置和促进过剩产能消化。
五是对国有企业进行合资重组和跨国并购。
“十四五”时期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将会重视在具有自然垄断性领域的改革。自然垄断行业根据不同行业特点实行网运分开,竞争性业务更多走向市场。区分自然垄断的网络环节和可竞争的非网络环节性质,根据行业特点整体规划、分步实施,通过企业重组、可竞争性业务的分拆和强化产业管制等“多管齐下”的政策手段,推动可竞争性市场结构构建和公平竞争制度建设,使垄断性行业国有经济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具活力的组成部分。石油、电力、天然气、铁路、民航、电信、军工等重点领域,是这些竞争性业务的分拆重点。
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是“十四五”规划国资国企改革的中心枢纽
在“十四五”期间,将积极推进“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本管理体制的建设,继续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出台国资监管机构的权力和责任清单,大幅减少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在“十四五”期间,两类公司预计数量将指数级增长。无论是竞争性行业,还是垄断性行业,其国有企业并购重组都应该与建立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相结合。对于竞争行业的国有企业重组,应该通过组建国有资本运营公司的方式推进,重组后的国有企业产权由国有资本运营公司持有。
积极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重心由“混”向“改”转变,是“十四五”规划改革焦点。
宏观层面上,由混合为主向改革为主转变。要在“混”的基础上,进行深层次的“改”,完善治理、强化激励、突出主业、提高效率,才能保障混改效果逐渐显现。破解光“混资本”,不“改机制”的困局,这是我国在“十四五”期间的国企改革的重要方向。整体上,“十四五”期间,在多数国企混改的阶段性任务完成的基础上,重点将转入市场化机制改革,尤其是员工中长期激励机制改革。
着眼防范金融风险,强化财务与资本市场改革,是“十四五”规划的支撑。
通过改革解决财务硬约束、破解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资金回报率等重要环节难题。对于央企未来的财务状况,在综合各个业务单元的基础上,应做简单的财务目标预测,预测投资资本回报率。在“十四五”规划中,将大力推动国有企业上市,推动集团公司整体上市,加大市场化并购上市公司力度,推动国有资产向上市公司集中,使上市公司成为国有企业主要组织形式和管理资本的重要载体。